迪士尼在華首試直營店
作為全球最大的傳媒巨頭,迪士尼集團的商業模式一直被業內所津津樂道。雖然以米老鼠等動漫卡通起家,但其生意來源早已衍生出五大業務板塊——“廣播電視傳媒”、“主題公園及度假村”、“電影電視娛樂”、“消費者產品”和“互動媒體”。
前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迪士尼商店的衍生品銷售每年都是計入“消費者產品部”的營收板塊,這一業務讓迪士尼品牌延伸至零售業。
根據迪士尼的財報顯示,2014年迪士尼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為488.13億美元,其中“消費者產品”板塊營業總收入39.9億美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為8.17%,而這一數據較2013年“消費者產品”相關數據同比增長12.39%。在2014年的“消費者產品”板塊中,“特許授權+出版”與“零售+其他銷售”分別為25.4億美元和14.5億美元。
作為將迪士尼塑造的動漫品牌轉化為真金白銀的一道重要“工序”,氛圍營造被迪士尼商店視為成敗的關鍵,經過包括米奇和米妮、迪士尼公主、皮克斯、漫威等幾個主要的購物區,消費者似乎很難抵御住“消費沖動”的誘惑。
雖然迪士尼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正式進入中國,但此前迪士尼的消費品經營一直是以特許授權的形式在進行。直到如今第一家直營店落戶上海后,未來將如何處理直營店和代理店的關系也成為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
“雖然我們在全球擁有300家迪士尼直營商店,但是在中國除了上海以外,目前還沒有在其他城市擴張直營店的計劃。迪士尼希望試著先運營好這家店,然后再慢慢來計劃其他新店的開設。”前述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迪士尼對授權代理店的數量不會進行限制,因為直營店與授權店的商品99%都進行了區分錯位,因此不存在同業競爭的風險。”
從20世紀30年代迪士尼在中國放映了第一部動畫片,到如今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共有超過3000名員工,迪士尼在華的業務開展也幾乎復制了與美國一樣的商業模式。
據迪士尼方面介紹,除廣播電視業務在中國難以頻道落地之外,公司在華業務范圍幾乎遍布了影視娛樂、主題樂園及度假區、消費品、媒體網絡、互動媒體以及英語語言培訓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9月,迪士尼在中國的首座主題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迎客。2008年第一家迪士尼英語落戶上海。2011年,華特迪士尼公司與其合資伙伴上海申迪集團宣布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破土動工。2015年5月20日,上海迪士尼旗艦店在陸家嘴開業。
對于多年積攢的品牌基礎,國泰君安一位傳媒板塊研究員指出,借助動漫領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迪士尼公司經營模式凸顯出“乘數效應”。 消費者對迪士尼塑造的卡通人物形象及系列產品會逐步形成品牌認同。
具體而言,迪士尼公司可從相關的特定產品、形象、商標或服務中重復地獲取利潤,形成乘數效應。如此一來,從上游源頭的動畫制作到第二輪次的主題公園創收,乃至最后的品牌產品和連鎖經營,迪士尼公司利用了“迪士尼”品牌作為乘數,以此乘以各種經營方式來收獲巨大利潤。
據了解,目前迪士尼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僅覆蓋了動畫電影行業,還涉及手表、飾品、服裝、箱包、家居用品、毛絨玩具、電子產品等多個產業,公司在全球擁有幾千家品牌授權企業,整體商業價值頗為可觀。
事實證明,大多數迪士尼授權商的市場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迪士尼的品牌效應。比如香港迪士尼的建成已成為香港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而且帶來了資本市場的積極回應。而得益于香港迪士尼樂園品牌的輻射效應,堡獅龍和佐丹奴作為迪士尼的合作伙伴和特許經銷商也取得了較好的超額收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