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服業趨勢改變超六成莞企建立信息化投入機制
東莞鞋業趨勢改變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世界十大鞋業制造商之一的興昂國際,結束在東莞大嶺山分廠興昂廠的生產。消息引起對于東莞傳統產業的反思。
“現在大部分鞋廠毛利不高,有的一雙鞋的利潤,不過幾塊錢甚至幾毛錢。”東莞的鞋業垂直平臺“鞋博士”運營者王勇均介紹,人工成本高企是包括興昂在內的鞋企的難題,更有效的“互聯網+”還應該從銷售環節上溯到生產中去,才能讓傳統產業有質的改變。
“我們思考的不是興昂怎么了,因為他在湖南、在海外都有生產;而是考慮傳統產業的這個模式怎么了,一個時代即將結束,2016年將開啟中國智造元年。”制鞋業內人士王國權所談的“元年”并非空穴來風,在1月8日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提出在傳統產業廣泛開展“互聯網+”行動。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鞋類生產區,年產近150億雙鞋,位居第一,每年有近百億雙鞋銷往世界各地,出口鞋數量及金額分別占世界的73%和40%,也位居第一。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產銷市場背后,許多鞋廠還是勞動密集型大戶,因為鞋業沒有制定標準化,所以生產必須依賴人工以及傳統工藝技術。
這也阻礙了該產業機器換人的大勢。
“鞋是為腳而生的。沒有對人類腳型數據的積累,沒有對腳型大數據的標準化分析和分類應用,就沒法自動化,也沒法機器換人。”陳衛東要做的事,就是有規模有計劃地搜集世界各地的標準化腳型大數據,并以此推動制鞋產業的鞋楦標準化和標準鞋材的配套,采用數字化和本土模具注塑技術,將鞋類重要部件中底的生產自動化,以此推動整條流水線和不同廠區的整體自動化和效率提升。
鞋業自動化能比傳統工藝節省2/3的人工成本,讓鞋業“從人力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顛覆性發展”。這就是微軟與智標科技這樣一家東莞企業合作所看重的前景。興昂國際已經是智標的重要客戶之一,現還在東莞的興鵬廠和興雄廠與智標的合作正在順利推進。
相似的變革,也悄然發生在東莞的服裝領域。
在東莞厚街耕耘30年的的文華制衣廠,啟用比朗科技研發的服裝定制系統,可以像拼圖游戲一樣將領子、袖子、紐扣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襯衫的3D成衣模型。在3D模型上還可以修改參數,系統將通過邏輯運算,再次生成不同身型的成衣。
然而對于更大量級的制衣企業,計算量級也成倍發展。
中國互聯網工業聯盟秘書長李金柱,同時也是青島紅領副總裁,公司為大批量客戶提供私人定制,實現了西服正裝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近幾年,其年銷售額年年倍增,目前達到超百億規模,積累200萬名顧客的版型,有超過100萬億種以上款式組合。
“大數據能夠讓本來小眾、小型生產的私人定制,推到更大范圍中去。”李金柱認為,“互聯網+”在制造型領域推進制造業信息化意義非凡。制鞋、服裝、造紙,都屬于東莞起家的五大傳統支柱產業。
{page_break}
大數據庫:超六成莞企建立信息化投入機制
“東莞制造業對接信息化的心情是急切的,越來越多的莞企設立了CIO職位。”東莞市CIO(首席信息官)協會會長李勇在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86%的被調研企業信息化應用實踐都超過8年以上;當下設立的新企業中,如何在生產和管理、銷售環節進行信息化,已經是企業的“必選項”。
CIO協會在上周發布了一項《東莞市2015年信息化白皮書》,以328家東莞代表性大中型企業作為調研樣本,整體上莞企信息化處于中等水平,中小型的企業情況未能涵蓋。截至2014年,62%的企業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超過500萬元;只有5%的企業投入不到50%;其中,這些投入有73%投入到軟件上,27%投在硬件上。
這次調研中,64%的企業把信息化投入作為一項單獨的預算考慮,另有21%的企業將其分散在總體預算中。換而言之,有六成以上的莞企已經建立了規范的、長期的信息化投入機制。在未來三年,計劃在信息化投入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比例為81%,而計劃投入在50萬元以下的企業比例僅為2%.
“我們先后投了6000萬做陽光醫療網,投了2000萬做辦公用品開放式交易平臺,數字資產已經為公司非常寶貴的價值。”東莞文一集團是辦公文化用品起家,轉而向醫藥、房地產和茶葉等多元化大型綜合商貿發展的企業,其CIO莊航洲介紹,公司目前啟動的兩個信息化項目,已經在相應的領域建立起大數據庫,方便平臺上的供應商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進行定制服務。
莊航洲說,作為一個現代型企業,不再簡單“依靠一個產品賺了多少差價”這樣的傳統模式獲得盈利,也不僅僅是互聯網+電商平臺把自家的貨物銷出去,而是通過打通整個平臺的數據化信息服務,顛覆傳統產業的交易形式,現在辦公用品交易平臺每天就有上百萬的成交額。
臺塑集團副總經理蔡明宏介紹,公司已經導入商業智能(BI)系統,可讓經營信息的呈現更加直覺、實時同步、精準。“臺塑網總部系統能實時細剖每家子公司的營運數字進而從中改善。”
“在信息化的時代,信息自然就是重量型資產。”陳衛東說,智標現在有30多項專利已經拿到國家證書,世界腳型標準化數據庫也已初步成型,包括興昂在內的許多著名鞋企與之合作,數據寶庫的價值凸顯。
風口上的現狀:“人”和硬件的配套還沒跟上
“能否把握好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是東莞制造能否彎道超車站上下一個風口的關鍵,更是中國的制造業轉型能否成功的方向。”論壇上的專家達成這一共識。
在這樣的風口上,東莞準備好了嗎?
從《白皮書》來看,信息化已經提上大部分企業的日程,“人”成為連接互聯網與傳統企業之間的那個“+”號。
“我們說信息化是企業的寶貴資產,這是看不見的一筆資產,它要么藏在電腦里,要么藏在人腦里。”莊航洲說,公司專門設立了互聯網運營技術團隊,就線上平臺以及線下進行對接,人成為這一寶貴資產的主要承載者。
然而白皮書也反映,東莞企業信息化部門的人員規模總體偏小,30人以上的比例只有21%,59%的企業信息化部門人員為15-30人,5-15人的比例則為12%.76%的企業其信息化部門擁有八成以上大專學歷,只有31%的莞企員工年均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6萬-8萬的比例高達42%.
李勇說,要發揮企業信息化部門,尤其是CIO的作用,才是“互聯網+傳統企業”成就的關鍵。協會希望莞企中能有更多的CIO兼任總經理助理、總裁助理、副總經理、副總裁等職務。
張慶云分析,東莞與北上廣深城市相比,在信息化上主要依靠企業支持,不能像這類一線城市實行強有力的業務整合,能夠走在業務前面鋪路架橋:“特別是通過企業數據積累、挖掘和應用,推動企業管理精細化、決策數據化和戰略清晰化方面,莞企信息化部門還未能擔起這一重任。”例如要像青島紅領一樣有萬億級別的版型,就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計算容量。
因此官方也在加緊互聯網基礎建設的步伐。東莞市經信局介紹,就在上周,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市委副書記袁寶成,相繼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與聯通的合作框架顯示,支持東莞制造企業“互聯網+先進制造”、“互聯網+生產服務”及“互聯網+生產管理”計劃的實施,通過中國聯通華南數據中心,帶動以東莞松山湖為核心的規模化區域中心集聚效應,結合東莞產業特點推出園區云和工業云,全力構建“互聯網+云計算”服務體。
移動方面,松山湖和生態園兩大基地投入超過50億,圍繞生產制造、政府機構、公共機構、金融等單位提供基礎信息資源服務,計劃2017年底完成一期建設。
“如果各方面條件配備,從制造到智造,就有希望引爆一個新的風口。”陳衛東對“互聯網+傳統產業”的能量充滿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