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播漸進 新疆棉農遭遇哪些煩心事
眼下春耕備播漸進,新疆各地棉農陸續收到棉花補貼資金并逐漸開始忙著采購生產資料,不過也有部分棉農遭遇到煩心事,不知如何抉擇?
是否繼續植棉
從2014年開始,新疆棉價走向下坡路,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束的跡象,與之相伴的是棉農的植棉收益江河日下。盡管國家棉花補貼政策挽回了棉農的一部分損失,但是市場行情持續走低,使棉農植棉積極性跌至谷底。
從2015年開始,全國乃至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出現較大降幅。據相關資料統計,僅新疆實際調減棉花面積就達510萬畝,調減效果良好并且高于政府制定的466.5萬畝的計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植棉的慘淡收益是新疆在2015年達成調減目標的最大功臣。2016年是否繼續植棉成為部分棉農心頭的煩心事。
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今年決大多數棉農仍將種植棉花,僅有極少數棉農將選擇其他農作物。與此同時新疆各地農業機構也陸續推出調減計劃,但今年調減的面積將大幅低于2015年。
如何選擇棉種
眾所周知棉種質量對于棉花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棉花資源結構失衡,優質棉與低質棉之間的價差不斷拉大。在市場行情指引下,棉農逐漸放棄單純追求產量的做法,開始關注棉花的內在品質。對棉農來說如何才能找到好的棉種呢?
據了解,在某種子公司名錄上就有8000余家企業,如果其中一半具有棉種培育能力,意味著全國有近4000余家棉種企業,這些企業在銷售時自然是“黃婆賣瓜,自賣自夸”,然而真實情況卻是公司資質良莠不齊。即使是專業人士也無法從這些海量公司產品中選出真正優質的棉種,更何況棉農呢!目前,新疆棉農的普遍做法是選擇當地品牌時間長、口碑好的棉種品牌,希望以此避免植棉風險。
如何選擇種植模式
目前,南、北疆棉花種植模式差異較大。北疆機采棉種植面積遠高于手摘棉,而南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至今手摘棉仍占據著主要地位。尤其對北疆棉農來說,今年是否還要繼續擴大機采棉的種植面積。
據悉,2015年棉農種植機采棉的收益遠高于手摘棉,主要原因就是機采棉人工成本低,機采棉采摘費用在0.6-0.9元/公斤,而人工采摘費用在2.0-2.2元/公斤,兩者相差1元/公斤以上,但兩者售價卻相差1元/公斤左右。特別是2015年全疆受到高溫影響,手摘棉品質大幅下滑給了機采棉以可乘之機。據當地人士了解,2016年北疆機采棉種植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
2016年棉農面對這些煩心事,要想輕易做出選擇還真不太容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