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的泉州樣本值得被復制
在今年全國“兩會”福建代表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說,泉州一家民營企業生產的馬桶,并不比日本的差。
事實上,作為海峽西岸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泉州制造”是一張響當當的名片,泉州制造在服裝、鞋類等其他領域的產品同樣暢銷全球。這也支撐了民營經濟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晉江經驗”和“泉州模式”。
在產品同質化競爭突出、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等一系列挑戰面前,泉州制造如何實現轉身?如何應對轉型壓力?作為“中國制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城市,泉州如何推動“泉州制造”向“泉州創造”轉變?
2015年,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泉州最困難的一年,年初伊始泉州就及早預估形勢,打出“先手棋”,確保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去年來,泉州密集開展重點行業專題調研和一系列專場座談會,系統梳理重點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突破的瓶頸制約和努力方向。在此基礎上,相繼出臺紡織鞋服、石材水暖、陶瓷、香產業、家居工藝等5個扶持專項,以及穩增長、金融、房地產等專項措施,全年兌現扶持資金31億元,爭取國家和省級補助124億元。市領導每季度帶隊下基層,開展“幫扶企業發展、促進項目落地”活動周,幫助企業化解困難問題。
政府還主動站臺搞促銷,組織品牌“境外行”、“海絲行”和建材“中國行”,推廣企業“手拉手”活動;強化投資拉動,340個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01億元。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泉州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全市生產總值超9000億元、年均增長8.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首次提出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五個泉州。
打造“創新泉州”,即進一步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每個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均形成一個以上高端創新服務平臺,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同時,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抓好金融改革、“民綜”改革、新型城鎮化等國家級試點,最大限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在打造“智造泉州”方面,將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泉州制造2025”,建設“中國制造2025”樣板城市。同時,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擴量,著力發展“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產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具體而言,今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活動年”,落實項目建設全過程提速機制,繼續實施“幫扶企業發展、促進項目落地”活動周等,全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防風險,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