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萬象城:要提升體驗感
萬象城品牌和業態調整,提升坪效和體驗感是主因。萬象城品牌和業態調整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出于增加整個購物中心業態豐富度的目的,這對于提升門店的坪效大有裨益;另一方面隨著顧客的消費觀升級,購物中心要努力打造場所體驗感,因此一些績效不好、又不能為商場帶來新鮮感和客流的門店被調整出去是理所當然的事。
1)品牌保持較高更替率——年均品牌調整率約15%,平均每3年品牌調整率約43%
從萬象城品牌調整來看,年均品牌個數變動率約15%,年均品牌面積變動率約17.67%,平均每3年品牌個數變動率43%,面積變動率53 % ,萬象城平均每三年幾乎調整一半的品牌,不斷為商場注入新鮮血液。2014年以來已調整了近40個品牌,其中一半是調整門店位置,而另一半則是淘汰制引進一批新品牌。
2)餐飲品牌是今年來萬象城調整的重頭戲,引進時尚元素較強和人氣較高的特色品牌、普通大眾餐飲和高端餐飲漸被清理出局
如一樓引進人氣布丁“布歌東京”、起司蛋糕坊“徹思叔叔”,四樓則是首度引進書店業態-西西弗書店&矢量咖啡,五樓則成為以“綠茶”、小山日本料理、茶木臺式休閑餐廳、PIZZA EXPRESS、尚蓮·越泰料理為代表的時尚餐飲品牌聚集地。
普通大眾餐飲和高端餐飲漸被清理出局,如2013年萬象城淘汰了面點王、味千拉面、意粉屋、泰滿冠、新羅寶韓國料理等品牌,而引進了美心小品、一風堂、鼎泰豐等人氣特色品牌。
3)“外奢內輕”萬象城轉型變奏曲 ,引進了一系列快時尚品牌及品牌集合店
2008-2014年,深圳萬象城的目標消費群體已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向下擴散,從傳統意義上的富人及精英階層擴散至包括新富階層和“輕奢主義”消費者在內的龐大消費群。隨著目標消費群體的變化,目前深圳萬象城正在往“外奢內輕”的方向轉型,期望通過增加購物中心不同層次業態,吸引更多的年輕、追求潮流的消費者。
跟隨購物中心引進“快時尚”品牌及品牌集合店的大流,萬象城也引入了一系列價格相對親民、品牌性較好的快時尚品牌及品牌集合店,如H&M、優衣庫、NOVO和LB。
4)鐘表/珠寶/飾品業態品牌調整較大,品牌檔次提高明顯
2008-2014年該業態的品牌檔次顯著提高。如謝瑞麟、周生生屬香港五大珠寶品牌,知名性明顯較GOLAY、DESIGNER等高,產品單價適中,聚集人流,適合置于B1層這類人流量大地方;而L1層引入的則大多為HERMES、Cartier之類的國際品牌,品牌檔次遠高于原有的SWAROVSKI。
撤出品牌:眼鏡88、十一德翡翠館、琦凡、GOLAY、ANUBIS、DESIGNER、SWAROVSKI、ALEXANDRE、ARTINI等。入駐品牌:HERMES 、沛納海、Cartier 、folli follie、Berguet、BVLGARI、Vacheron constantun、謝瑞麟、英皇珠寶、吉盟珠寶、亨吉利名表中心、周生生、PRESIDENT等。
5)同時滿足商場形象及目標客戶群需求的品牌才具有生命力
多次品牌調整中能留存下來的品牌,基本具備兩大特性:一是品牌檔次高(知名度、美譽度高),符合萬象城整體形象;二是品牌的社會認同度高(能提供定制化、個性化服務),順應新興消費群體的偏好,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由于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仍未成熟,萬象城的目標客戶群的消費動機仍以“炫耀”、“面子消費”為主。
以Gucci為例,Gucci以其廣泛的社會認同度及高商品單價體現的高檔性一直是萬象城的中流砥柱。而Audemars piguet(愛彼)雖然商品單價高,但在中國市場社會認同度不足,知名度較小的品牌,沒有一定數量的忠誠消費群體作為其銷量的支撐,即使品牌檔次高也難逃被撤出的命運。
面點王以較強的吸引人流能力和良好銷量活躍于各大購物中心,雖然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做支撐,但二期開業后,萬象城整體形象明顯提升,單位面積商業價值增加,提高租金勢在必行。無論是從品牌形象還是租金效益來說,面點王都不能滿足萬象城的需要,因而被更替為更具小資風情的香港餐飲品牌“美心小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