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特色的去產能之路走的可好
如何走出經濟低增長的困境?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近年來,面對經濟轉型期的結構性矛盾,溫州無論是在電商換市、機器換人還是有效投資等方面,組合拳頻頻出擊,通過科學預判做到見事早、行動快,以關停落后產能、整治“低小散”為抓手,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初步走出一條具有溫州特色的去產能之路。
供給升級:
打破產業低端鎖定
加快產業供給升級
溫州在處置過剩產能時,一個重要路徑是推動企業加快產業、產品的供給升級,瞄準新市場、抓住新商機。
“面對眼前困難時期,不能一門心思想著做大做強,而要做細做精,把成本整合到極致?!蔽挥邶垶车倪~爾斯服飾企業負責人林建彬認為,成本的減法就是效益的加法,比如他們公司投入改良生產工藝,僅電費、包裝費等,一年就能節省數十萬元。
鞋革產業曾是溫州的優勢特色產業,但近些年來在全國的地位趨于弱化。“關鍵是我們很多企業為他人做加工,附加值太低!”蒙拉妮鞋業制鞋工藝師朱成魁告訴記者,為了開拓市場藍海,擺脫增產不增效的誤區,該公司研發成功一項先進的注塑生產工藝,并借此在行業嶄露頭角。
朱成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生產的航空安保鞋全部出口俄羅斯,在俄當地零售價每雙人民幣1500元以上,比傳統制鞋工藝生產出的皮鞋售價高10%~20%。生產利潤卻達10%左右,比制鞋行業平均利潤高出近一倍。采用這一生產工藝后,原來70~80人的成型車間,現在只需20人即可。一升一降,極大提升了企業的利潤水平。
事實上,針對塊狀產業經濟過多依賴低端產業和中小企業的狀況,近年,我市通過“四換三名”工程,即加快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和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正全力重塑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打破產業低端鎖定,就要改變傳統產業靠低成本競爭的發展模式。市委黨校教授朱康對認為,溫州今后要避免新的產能過剩,就要避短揚長,利用好溫州30多年發展積聚下來的產業優勢,在此基礎上,去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
司法重組:
讓僵尸企業“安樂死”
讓優質企業獲重生
走進位于瑞安市的浙江百速鞋業公司四層樓生產車間,只聽見機器聲隆隆,一雙雙鞋經各道工序后被迅速打包,發往國內外。此情此景,讓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家曾經深陷擔保鏈危機并在生死邊緣掙扎的企業。
百速成立于1999年,曾是多個國際品牌生產基地,2014年初因其擔保的某鞋業老板跑路,企業擔上近8000萬元的擔保債務,陷入困境。
2014年2月,債權人一紙訴狀遞到法院,要求對百速鞋業進行破產重整。
鑒于百速鞋業的產品依然有市場,權衡利弊后,法院決定對其重組整頓,讓企業有機會走出困境。
重組整頓期間,隨著訂單的持續增加和不斷盈利,百速鞋業最終走出擔保鏈的泥潭。
通過破產重組或退出市場,正是近年溫州去產能的一個重要途徑。
“近年我們一直在破產法框架內探索破產案件審理方式改革?!笔兄屑壢嗣穹ㄔ涸洪L徐建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局部金融風波爆發后,大量僵尸企業名存實亡,債權人權益懸而不決、企業剩余資產閑置、尚存優質資產的企業因為無法清償債務,而陷入停產停工,這些問題,一度成為溫州經濟秩序穩定的阻礙?!啊婪ㄖ谓侨ギa能的關鍵一步,加大法治化處置力度,‘護送’那些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且無力生還的‘僵尸企業’依法退出市場;同時幫助那些尚存優質資產的企業,重整盤活資源,實現重生?!毙旖ㄐ抡f。
據統計,2015年,溫州兩級法院共受理涉嫌逃廢債的破產關聯案件260件,審結242件,涉案標的2.256億元,追回破產企業資產1.5億元。另外,我市還制定工業企業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和制造業領域特困(僵尸)企業分類處置方案,排查梳理了73家制造業企業,分別采取市場化退出、兼并重組、扶持發展等方式進行妥善處置。
環境整治:
加速落后產能退市
畝產效益獲取資源
“讓沒有生存意義的小企業死掉,尤其是小化工、小電鍍、小熔煉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又沒有創造多少稅收的高耗能企業?!笔邪l改委主任方勇軍表示,溫州的做法是讓企業按照市場法則優勝劣汰,在此過程中,發揮好政府的行政作為,讓環保整治首當其沖?!霸牧铣杀旧蠞q和人工成本上漲,加速了生產低附加值產品企業的淘汰,而節能減排和環境整治兩項硬措施,也促使一部分企業的關閉?!彼a充道。
據統計,2015年,全市共淘汰電鍍產能143萬升、造紙產能15萬噸、煉鋼產能12萬噸、印染1000萬米、磚瓦窯2.95億塊標磚、醫化4.58萬噸,超額完成國家、省級下達我市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同時,溫州將小微園建設作為“低小散”行業整治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建小微園104個,面積1.1萬畝,入駐企業721家。對落后產能、“低小散”產業,我市通過采取整合入園、淘汰關停、就地整治的辦法,已實現電鍍、印染等重污染行業集中生產、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與此相對應,一場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我市全面開展。圍繞土地、能源、金融、科技等要素,溫州把畝產效益排序競爭性獲取資源作為市場調節的“無形之手”,把制定和執行好制度規則、保障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作為政府調控的“有形之手”,引導資源要素向效益好的企業流動,以此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