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捷徑傍名牌 “孿生”老人頭充斥市場
傍名牌的現象在中國服裝市場愈演愈烈。“如果中國服裝企業不走自主發展的民族品牌之路,單純依靠傍世界名牌而生存的話,企業勢必將走向絕路。”中國政法大學楊榮新教授說。
“如果中國服裝企業不走自主發展的民族品牌之路,單純依靠傍世界名牌而生存的話,企業勢必將走向絕路。”中國政法大學楊榮新教授說。傍名牌的現象在中國服裝市場愈演愈烈。各種老人頭、登喜路等品牌在市場上爭相亮相。其中以傍老人頭服裝品牌居多。法國老人頭、意大利老人頭、美國老人頭、澳門老人頭,留長胡須的、戴鴨舌帽子的、叼煙斗的老人頭,在北京市大紅門服裝商場、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西單商場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老人頭服裝讓記者看得眼花繚亂。到底有多少種服裝傍著老人頭品牌在市場銷售?
“孿生”老人頭充斥市場
北京動物園服裝商貿城四層匯聚了花花公子、鱷魚、登喜路、老人頭、華倫天奴等眾多傍名牌服裝。在商場正門向南20米左右,一家商鋪掛著法國老人頭專賣的牌子在進行銷售。
“您看看,這里都是法國老人頭的衣服,隨便看,喜歡哪件就挑哪件!”
“這是真的法國老人頭西裝?”
“您放心,這衣服保證是真的,您看看衣領里的商標,還有假?”
“老人頭商標后面怎么還有‘舒博雅’三個字呢?”
“這你就外行了,牌子是法國的,在中國銷售,上海舒博雅是中國生產老人頭服裝的總代理,我們還有委托經銷代理的證書呢。”
記者拿起衣服,發現做工面料非常一般,手感粗糙,“這件最低多少錢?”
“您如果真的想買,快過年了,按批發價220元給您算了”
在衣服的掛牌上,注明的生產廠家是“北京方派服裝廠”。
隨后,記者來到北京大紅門福成服裝大廈。
一樓商場內的店鋪,打著老人頭專賣的店不下8家。在一家浙江溫州姓姜的老板經營的老人頭服裝專賣店,記者以業務經理的身份要批服裝,姜老板給出了250元的價格,“如果買得多,價格我們可以再商量。”姜老板說他的服裝是在浙江進的貨,總代理在深圳。該品牌的商標是一個長胡須、目光直視的老人頭右側臉肖像。
在北京西單和北京百貨大樓,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選購服裝的消費者,大多數人表示,“老人頭”在他們的印象里是意大利或者法國的牌子,并不知道改變圖形后的老人頭的商標已經被中國企業注冊。
在大紅門另一家商場內,記者看到了一款老人頭的西裝,商標上的圖像是一個叼著煙斗的老人頭左側臉像。店里的銷售員告訴記者,該店專營老人頭服裝和皮鞋,衣服的皮料是從西班牙進口的,在廣州加工,價格是北京其他任何市場價格的3倍左右。但是,記者在衣服上并未找到服裝生產地和商標號。
名牌的無奈{page_break}
“現在有一些企業為了給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先在國內將知名品牌登記注冊為自己的企業名稱。隨后,讓在境外登記的公司通過委托加工、授權生產等方式,將訂單交給自己的工廠去生產。與此同時,再在國內申請注冊一個與該商標相似的商標圖案,拿著商標申請受理通知書開始銷售自己生產的‘世界名牌’,業內人士稱之為‘傍名牌’。”北京鑫達陽光商標事務所李女士說,這種現象在服裝業尤為突出。
北京西單商場一位銷售世界名牌服裝的李女士告訴記者,真正的國際名牌服裝價格非常高,產品的做工是一流的,手感細膩,穿著舒服,一般在一個城市設立幾個甚至一個專賣店。
北京百貨大樓一位張姓經理表示,現在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品牌,但是很多人對知名品牌的了解卻不多。以百貨大樓內銷售的卓凡尼·華倫天奴為例,這個品牌單件T恤售價至少千元,而各種仿冒產品價格不過幾百元,甚至幾十元。傍名牌的盛行,掩蓋了名牌的價值。市場上的傍名牌不僅讓消費者對品牌概念產生混淆,更誤導了消費者的消費趨向,影響正常的市場秩序。
北京工商部門和質監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投訴傍名牌侵權行為的消費者寥寥無幾,我們很少接到這樣的投訴。但是我們已經加大了對市場上涉嫌銷售傍名牌的服裝商場的檢查力度,對其進行不定期檢查,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們今天查了,明天他們就換一種方式在店里賣。”
代理經銷商鐘愛傍名牌
記者在百度上輸入“老人頭服飾”五個字,出現了法國老人頭、意大利老人頭、美國老人頭、廣州老人頭、臺灣老人頭、蘇州陶氏老人頭服飾等多家公司的搜索結果。于是,記者與其中的一家取得了聯系。
廣州老人頭服飾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蘭先生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無奈地表示,目前,市場上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把老人頭商標以企業名稱的形式在香港或境外進行登記注冊,在包裝上、宣傳中冠以公司名稱以及利用在國內申請的類似老人頭圖形作為老人頭品牌進行銷售。“你們遇到這樣的企業,是如何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公司的權益呢?”
“我們也遇到過一些侵權行為,比如一些商家把老人頭叼煙斗的方向改變,有的商家公然打出‘蘇州某某老人頭服飾有限公司’企業的名稱。為此,我們每年不得不聯合各地工商部門進行維權。”
“傍名牌之所以成為投機者眼中的捷徑,主要是因為商標注冊方面的法律還不是很完善。首先,商標在申請受理過程中即可使用,即使原廠家對商標提出異議,商標評審委員會也需要長達一到一年半的審查時間,這個時間差已足夠讓不法商家撈上一筆。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與《企業登記注冊管理條例》之間存在法律交叉空白,商標是統一注冊、全國管轄,企業名稱則是三級地域管轄,相互協調難度大。另外,大多數的傍名牌企業披著合法的外衣,此類侵權案件還涉及法律方面的跨境協調,執法部門在查處時難度相對較大。”蘭先生分析傍名牌屢禁不止的原因時說。
北京中濟律師事務所牛增科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首先,國內有些企業沒有足夠資金打造新品牌,干脆‘借棵大樹來乘涼’,許多經營者認為傍名牌是賺錢的一條捷徑,一旦嘗到了甜頭就難以收手。其次,國內一些企業急功近利,對打造自己的品牌缺乏信心,同時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就會采取傍名牌的做法。”他還分析了其產生的一個根本原因,即代理商賺錢心切,而消費者又缺乏分辨名牌服裝的能力,因此,傍名牌得以在市場上熱銷,代理商從中獲利。
傍名牌的現象在中國服裝市場愈演愈烈。“如果中國服裝企業不走自主發展的民族品牌之路,單純依靠傍世界名牌而生存的話,企業勢必將走向絕路。”中國政法大學楊榮新教授說。
企業傍名牌之外的出路
北京市君林律師
事務所郭勇律師認為,老人頭是法國的品牌,但是中國很多企業在銷售老人頭服裝時沒有經過權利人的合法授權,這種行為就是一種侵權行為;同時,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欺詐行為。
而打造自己的名牌,決非一朝一夕之事,傍一個世界名牌,則是一條捷徑,而且獲利空間比自己打造的國內品牌大很多。“現在很多代理商愿意代理這種在境外注冊、境內生產銷售的傍名牌。這些企業的做法是,先在境外注冊,后引進一些新型設備,生產出的產品和一些世界名牌相比,質量、款式毫不遜色。”東方商標注冊有限公司申小姐說。
“目前,服裝市場上美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品牌企業都在拼命地壓低價格,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像我們這樣的小型服裝企業,是無法和他們競爭的,擺在我們面前的機會很少,企業的發展受到局限,只能走進傍名牌行列。”浙江九華制衣廠負責人感嘆道。
浙江省服裝協會的負責人對此表示,對服裝行業來說,民族品牌和民族工商業應該考慮加強合作,既要學習外來品牌經營的理念,也要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企業要認識到民族自主品牌在國內有更完善的銷售終端,比國外品牌的企業更了解國內的消費情況。
郭勇也認為,企業要做大做強,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創造自己的企業價值趨向,剽竊別人的品牌,只能獲得短期效益,從長遠來看,傍名牌一旦被消費者認清后,就會失去市場空間,這對企業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這種行為還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
相關鏈接
識破傍名牌小竅門
看標簽,認廠家。如果商品標簽上的公司名稱是以該知名國際名牌為名,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傍名牌,因為,真正的國際知名品牌和它的公司基本都不同名。
正宗名牌貨的標簽上都會注明總經銷商、代理商的名稱、地址,并且標有電話和傳真,有的甚至有投訴舉報電話,如果是世界級的名牌,還會附有制作精美的英文說明;“傍名牌”的商品一般沒有代理商名稱,甚至沒有標明電話,只有簡單的廠址。
比價錢。正宗的名牌商品的價格基本上不是幾十或一二百元可以買到的,其價格一般都會是相似品牌商品的3—5倍。
留意同一商場內的相似柜臺。一般來說,商場內是不會有同一品牌同時出現的情況,如果一家商場內有兩個以上近似品牌出現的話,至少有一個是仿冒的,消費者可以比較之后仔細詢問售貨員。
據悉,很多名牌服裝的眾多“孿生兄弟”都有若干個代理商,有的代理商見錢眼開,他們代理服裝時,發現代理皮具有賺頭,私下也生產皮具,打上名牌的標志,這種商品讓消費者很難分辨真偽,同時也增加了執法部門的檢查難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