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會頒獎禮儀服裝29日正式亮相
廣州亞運會頒獎禮儀服裝29日正式亮相,由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賀陽設計的“行云流水”最終獲選。這套被組委會贊為“打破常規”的設計方案是怎樣誕生的?賀陽日前在她位于北京服裝學院創意工廠的工作室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行云流水”的設計故事。
一襲米色針織休閑服,一條藍、粉色相間的絲巾系于頸間,采訪當天賀陽的這身裝扮,凸顯其藝術家的氣質。“相比設計高級禮服,其實我更喜歡設計普通大眾穿的衣服,”賀陽說。或許,正是她的這種“平民化”的設計觀,成就了“行云流水”。
賀陽的工作室是半開放式的,兩面是落地的透明玻璃,還有一面墻被書架“占領”。工作室的一角立著一個衣架,上面掛滿了賀陽設計的作品,其中就有那套“行云流水”禮服。賀陽說,這個工作室是她靈感的源泉地,她的許多設計都在這里誕生。
百余次修改方成正果
賀陽參與了北京奧運會頒獎禮服的設計,但她設計的方案最終沒有被采納。奧運會結束不久,廣州亞組委便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繼續參與設計亞運會頒獎禮服。
從2008年底賀陽開始著手設計,到“行云流水”這套禮服的最終方案確定,歷時長達一年多;但事實上,賀陽尋找靈感并沒有太費周折。她坦言,“行云流水”一部分設計靈感就來自奧運核心圖形“祥云”。“像云、水、龍、鳳等,都是外國人比較熟悉的中國元素,而且中國人一般也都比較接受這些符號;所以,最初我就考慮從這些元素中去找”。
確定了以云紋、水紋為圖案主題,設計雛形很快便出爐。但隨后修改、調整設計方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據賀陽講,從開始設計到方案中選,再到最終定稿,她總共修改了不下百次。
“其實,造型和圖案幾乎沒怎么改,主要是顏色改動特別大”。賀陽說,她最初設計的禮服是藍白色的,藍色上有一些過渡,因為她感覺云、水的圖案用藍白色呈現比較好。但評委會認為以往藍色用過太多次了,希望做成鸀色的,樣衣做出來后感覺不對,就又改成現在這種藍鸀、黃藍等明亮色彩交加的樣子。“在廣州,不管是建筑還是嶺南畫派,色彩都比較濃烈,這樣的顏色能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點”。
除了顏色改動較大外,賀陽說,細節之處的調整也很多。“比如白條紋的寬度,寬一點顯得整件衣服顏色淺,窄一點就顯得深;上身、下身到底是要深還是淺,都得經過試驗才知道”。賀陽回憶說,為了確定條紋的寬窄以及走向,她帶著幾個學生助手,前后忙活了一個多月。“今天看著挺好的,第二天再一看,又不滿意了,于是接著改。就這樣一直在改,直到最后沒時間了,才不改了”。
就在不久前,賀陽又對衣領部位作了調整。“組委會的意思還是要把領子改成旗袍樣式,可能這樣更像禮服”。
彈性針織面料打破常規
與以往大型活動的禮儀服裝相比,“行云流水”這套禮服最大的突破在于面料。賀陽表示,最初她也想過用綢緞等禮服常用面料來做,但要讓模特穿上后展示出身材的曲線美,就必須用多塊布料剪裁拼接成衣,這樣又難以保證每個拼接處圖案都不錯位。于是,她考慮嘗試用泳衣和體操服那樣的彈性面料來做。
“既然是運動會,那就把禮服做得動感一點”。賀陽說,采用彈性針織面料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剪裁,只要兩側縫合,再鎖邊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各種體形的禮儀小姐穿上都比較合身,避免了量身定做的麻煩。
不過,真正動手前賀陽心里也沒底。“我擔心因為面料有彈性,人穿上后,圖案會變形;所以先把一件純白色的禮服套在人臺(塑料模特)上,按照設計圖在上面一筆一筆地畫,畫好后再找真人模特試穿,結果一看沒有變形,心里就踏實了”。
彈性面料也有不少,比如滌綸、錦綸,究竟用哪一種更好,賀陽又進行了對比實驗。雖然錦綸彈性更好,厚薄選擇也比較多,但做出的樣衣顏色偏粉,日曬時間長了還可能掉色,“后來就換了滌綸面料來試,效果明顯更好,所以最后決定用滌綸”。
在禮服圖案的印制上,賀陽采用了當下流行的數碼打印方式。“數碼印花對顏色沒有限制,多少種都能打出來”。她介紹說,用滌綸布料加上數碼印花技術,每套禮服的制作成本在200元左右,非常符合節省的設計理念。
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勞,終于在這一天收獲成功。賀陽謙虛地表示,自己的設計能被選中,“靠運氣多一些”。盡管如此,她仍感到這是自己“一輩子的榮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