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節日購衣潮遇冷 實體店淪為網店試衣間
連日的冬冷,卻未能帶旺今年的時裝店老板吳小姐告訴記者,往年的11月和12月,她每個月賣個20萬元沒問題;可如今這才剛過去12月,她僅售出不到10萬元,元旦以來生意更是冷清。
日前,來自泉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的居民衣著消費指數多呈下降趨勢,去年的11月下降幅度更是高達16.4%。業內分析說,通貨膨脹會促使消費者更加謹慎消費,他們或者減少衣著這種可伸縮的消費,或者尋找更便宜的消費方式;實際情況也顯示,網購正在加大對服裝實體店的沖擊。
節日購衣潮遇冷
“現在一天能賣個兩三千元就不錯了。”吳小姐告訴記者,她在2010年的最后兩月,業績都不足10萬元,連往年同期業績的一半都沒達到,起初自己以為是進貨不符合市場造成的,可這幾天與同行們交流才發現:今年冬裝銷售,冷清的不止她一家。
走訪了幾家各種檔次的服裝店,大眾檔次的服裝店里店員皆表示,冬裝銷售少了許多,不少人銷量減了一半以上,而價格與2009年并沒有太多變化。業內俗稱的“節日購衣潮”正在服裝實體店中降溫。不少市民反映,受物價上漲影響,買衣服的陣地開始轉向網絡。
“天太冷了,我整個假期都窩在家里。”市區的洪小姐告訴記者,盡管元旦時候滿街打折,但她今年選擇了在家網購。“同事們好像都習慣網購了,最近每天都有很多人收到快遞。”洪小姐說。
不僅如此,實體店無形之中淪為不少消費者的試衣店。網購者們愿意逛街,不愿意購買,而是逛過之后上網購買。“大眾品牌的衣服,網上網下一件價差三四成。”有兩三年網購史的陳小姐說,她上個月買了兩條裙子,一件大衣,都是逛實體店時看中的,憑貨號到網上去購買,3件省了近500元。
通脹讓網購受寵
根據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調查數據,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居民衣著消費指數同比下降7.6%,而10月和11月又分別下降了1.3%和16.4%。據調查隊相關人士介紹說,在服裝消費指數上,大眾檔次的服裝消費占主要部分,這個統計僅限于實體店,對網購目前沒有統計。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服裝消費指數的下降,恰好就來自網購的沖擊。在多家服裝企業任過高管的泉州知名職業經理人范道遠分析說,2010年下半年通脹加劇,人們對未來擔心,會造成消費謹慎和收縮。網購由于方便,而且價格較實體店便宜,在人們對價格較為敏感的時期,會更加受消費者歡迎。
根據易觀智庫Enfodesk《2010年第3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前3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上,服飾類商品銷量達到752.5億,而2009年前三季度銷量為393.9億,幾乎翻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