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開始的“紅都”時代
紅都門店陳列著為毛澤東制作的灰色中山裝(復制品)
在紅都公司大堂內,櫥窗里放置著紅都為毛澤東制作的灰色中山裝,其后寫著,“1949·勝利者的選擇。”
如同“紅都”這個名字所寓意的“紅色首都”一樣,這個品牌的開始,也充滿著特殊的政治色彩。
1956年2月,中共八大召開前,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次代表大會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反響。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在八大籌備中,認為要以蘇聯為鑒戒,獨立思考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道路。
此時,中央辦公廳也意圖為毛澤東特別制裝,塑造其全新的形象亮相八大。
當時的中南海制裝技師是京城名剪王子清。在北方,這樣的頂級技師實屬鳳毛麟角,更多業界高手集中在“上海灘”。他們大多師出“紅幫”,即為“紅毛”(洋人)縫制洋服。根據中央辦公廳的指示,王子清等人前往滬上,挑選了田阿桐、王庭淼、王富成等12名服裝技師進京。
12名服裝技師被安排住進中南海一個小院里,組成了“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服裝加工部”,專為中央領導人制作服裝。他們上午9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遇到緊急制裝任務還會通宵工作。
技師們對外統稱“中南海工作人員”,日常通信也必須遵守保密制度,外出還要特別批條。他們獲知,服裝加工部的首要任務,是在八大召開前為毛澤東設計合體的著裝。
12名服裝技師中,31歲的田阿桐最被看好。其13歲到上海奉化幫學藝,三年后應聘到租界一家英國服裝公司,不僅做西裝、皮裝、旗袍,還做各種時尚淑女裝,很快便成為上海灘頂尖裁縫高手,擁有了自己的“田阿桐服裝店”。中央辦公廳抵滬舉行技藝評比時,田阿桐摘得了頭魁。
1956年8月,田阿桐接到為毛澤東制衣的任務。中央辦公廳人員再三叮囑他,這是高級機密。
半夜12點,工作人員帶領田阿桐來到中南海書房。出于安全考慮,他只能站在毛澤東5米開外“目測量體”。但憑著豐富的經驗,田阿桐一次目測成功。
根據毛澤東額頭寬,臉龐大,身材魁悟的特點,田阿桐對傳統中山裝的款式進行了改造。他設計了一種新型衣領,將傳統小領改為闊而長的新型尖領,并根據毛澤東脖子特點將領口增開到46公分。在裁剪上,為突出毛澤東身材挺拔,田阿桐特地將上衣前闊及后背做得稍寬,后片比前片略長,墊肩稍微上翹,中腰稍凹陷,袖籠也略有提高。
毛澤東對這樣的設計非常滿意,還特地拍了一張半身標準像。后來,這張標準像被掛上了天安門城樓。1956年9月16日,毛澤東身穿大尖領中山裝亮相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及毛澤東的嶄新亮相受到了海內外矚目,習慣從細節尋找寓意的西方媒體將這款改造后的中山裝稱為“毛裝”(Mao suit)。
隨著新中國國際交往恢復、外交活動增多,中南海也亟需塑造新中國領導人和外交人員的形象。通過周恩來協調,1956年3月至4月,滬上多家西服名店遷往首都,陸續在中南海、外交部、使館區附近開設西服加工門店,主要服務對象是各國使館和出國人員。
1958年,波緯、雷蒙、造寸等7家遷京服裝店合并成立了北京友聯時裝廠。1966年“文革”開始時,原東交民巷門店改稱為“反帝服裝店”,但為方便別國使館人員前來制裝,第二年又更名為“紅都”,并沿用至今。
完成八大制裝任務后,王子清、田阿桐等服裝技師也從中南海遷往紅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