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華映新國貨投資:新消費品牌迎黃金時代,數字化、供應鏈為兩大紅利
2020年的PE/VC市場看似蕭條,水面之下卻是暗流涌動。
疫情形勢進入穩定期后,投資人們迅速回歸忙碌。不僅如此,在各大機構年會和行業論壇上,跨界與邊界、貪婪與進取、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成為投資人們的熱議話題。
“外部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被動地接受變化,叫‘適應’;主動擁抱變化,就是‘進化’或者‘迭代’。”在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看來,邊界擴張的考慮主要基于,第一,賽道有沒有機會,第二,團隊基因是否適合。
華映資本在國內創業潮初現的2008年成立,同期也是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的發端。如今,團隊管理著總額超60億元的資金,投資近180家企業。
過去12年間,華映資本的布局重點從最初的數字內容相關產業,到了場景流量入口及變現,再到消費、科技和企業服務,當前已形成大消費和科技兩大根據地。
“我們的能力圈一直是在數字經濟領域,圍繞人群和技術兩條主線進行投資。”今年9月的華映資本2020年度大會上,季薇說,華映資本已經從數字內容的舒適區,走到了消費升級的廣闊天地。
新國貨的時代
華映資本成立時正值國內的淘品牌萌芽期,團隊在淘品牌甚至更廣闊的消費品牌投資領域保持關注,但鮮有出手。
2015年,華映資本正式進入本土消費品牌投資領域,布局了食品飲料、美妝個護、生活方式等多個細分賽道,代表項目包括熊貓精釀、微念(李子柒)、自嗨鍋、ITO旅行箱、Maia Active、小喬運動等。
淘品牌大潮的開啟以淘寶網推出B2C業務淘寶商城為始點,一批自有品牌創業團隊在平臺資金和流量的支持下迅速壯大。淘寶商城推出“雙11”網絡大促后,很多淘品牌運營方進入資本視野,成就了當時的淘品牌融資潮。
數年過后,初代淘品牌有的擺脫了單一依賴、實現多平臺發展,他們當中的三只松鼠、小熊電器已經完成IPO上市,戎美處于創業板上市進程中; 更多的品牌創業團隊則因單一平臺的流量依賴、逐漸沒落并最終告別市場。
“他們的天花板會比當年淘品牌的天花板高很多。”季薇認為,相較于淘品牌時代創業者,新國貨時代新興消費品牌創始人們的資源整合能力非常強、學習和迭代能力也非常強,同時,供應鏈的成熟成為他們組織資源的助力。
季薇將中國本土消費品牌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傳統品牌時代、淘品牌時代和新國貨時代。
傳統品牌時代的渠道方式高度依賴傳統線下渠道,營銷投放主要依賴高成本的電視廣告和明星代言;淘品牌時代借助的是淘寶線上流量紅利,對應地也受限于渠道單一帶來的流量擠壓;新國貨時代的特征是內容助力品牌、渠道多元化地覆蓋線上和線下。
品牌投資策略
近年來華映資本在to C端消費領域的投資,覆蓋了新興消費品牌、國潮、新零售和消費服務等不同主題。
在華映資本主管合伙人王維瑋看來,未來5-10年是新消費品牌的黃金紅利期,驅動力包括新的消費者群體、新渠道、新供應鏈、新團隊等。
“品牌是一個長期建設的過程,其根本是能夠提供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剛需。”季薇提示說。
具體到新國貨品牌的選擇標準,梳理華映資本的部分已投項目可以發現,他們不僅在消費者洞察和內容營銷方面表現卓越 ,還在產品研發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創新組織構建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比如,李子柒是從內容切入的美食品牌,微念由一家MCN機構完成了IP的確立和自有品牌產品線的搭建;自嗨鍋是百草味創始人蔡紅亮的再次創業,不僅定義了用餐的“一人食”場景,還以“自熱食品界愛馬仕”的標簽切入自熱食品的多個細分產品品類;小喬運動在家庭健身領域探索了“內容+硬件”的模式,創始團隊還在布局家庭健康場景下的多個產品品類;PolyVoly打造了三谷氨基酸洗發水和Rever小彩虹浴球等網紅爆款,還正在探索通過創新的組織結構設計打造多品牌孵化的可能。
本土新一代消費品牌的成長有一條相似的路徑:通過線上營銷投放實現冷啟動,成長過程中補足供應鏈不足、實現產品能力提升,逐步完成單一線上到多渠道的擴展,在同細分賽道競爭者涌入前迅速占領用戶心智。
“今天并不是營銷能力強、短線沖到超級爆品,就能夠留存用戶、創造全生命周期價值。大公司要做的新品牌都能做,才能有機會形成真正的強滲透力。”PolyVoly創始人李梓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談未來:效率+創新
對PE/VC投資人們來說,市場正處于結構性機會的過渡期。當前的環境中,移動互聯網的月活增長見頂,新一輪技術帶來的顛覆性機會亟待探尋。
“大家都還在探尋下一個顛覆方向。”季薇說,新的結構性機會到來之前,華映資本的投資關鍵詞是效率和創新,關注方向包括媒介變革與產品創新、產業數字化升級、科技創新和國產替代三大方向。
具體到媒介變革和產品創新領域,華映資本投資的細分方向包括新品牌、新服務、新平臺,供應鏈能力、品牌出海,以及龍頭企業的一部分業務重組。
季薇認為中國市場在過去20年形成兩大紅利,即數字化和供應鏈,它們“是新品牌、新國貨的推動力量,為新消費插上了翅膀”。
從新國貨投資主題來看,華映早前在內容和渠道、數字化賦能領域的投資,都是如今尋找和支持本土消費品牌的抓手。從已投案例來看,其在新一代消費者洞察和新媒體渠道方面的項目有快美、構美、放學嗨等,在數字化賦能領域已經投資了麻雀電商、加和科技、零眸智能等。
“不能時時跟風而動,也不能束縛于一成不變的邊界。”不與時俱進就會喪失生存空間,季薇說,華映面對行業變革的選擇是從交易到深度服務,找到錯位競爭的能力圈。
而如今,華映資本在新興消費領域的行業生態正在形成。“錯位競爭”策略從其在消費品牌領域的投資中可見一斑,或者更聚焦較近期的,即前述在新國貨主題中的投資布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