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跟風挑戰閩派男裝 品牌漸趨國際化
10月12日,泉州服裝業知名零售品牌諾奇,在北京舉辦“未來之光”2011/2012秋冬新品巡回時尚秀首站活動,這是其打造中國服裝業“快時尚”領軍品牌的又一次積極嘗試。
除了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參與巴黎、米蘭、倫敦、東京等世界流行趨勢匯集地的時裝周活動,更是利郎、九牧王、卡賓、希尼亞等泉州服裝品牌的家常便飯。
1979年,在一張黑白照片中,一個穿著風衣圍著圍巾的外國男子從街上迎面走來,與周圍人群款式一致而色彩單調的服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方不遠處,一個穿著暗色棉襖的老人好奇地回頭一望這一瞬間被永遠記錄在中國服裝的發展史上。照片里的這條街是北京的長安街,照片中的這個外國男子是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
那一年,皮爾·卡丹率領12名法國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進行了一場時裝表演,國人第一次感受到國際時裝的魔力,也真切地觸摸到“品牌”的概念。
行業跟風挑戰閩派男裝
中國的服裝業真正產生品牌的概念,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即使那樣,我們也已比西方國家至少晚了80年。作為國內三大服裝基地之一,閩派服裝發源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泉州已形成從抽絲、織布、染整到服裝生產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產業集群。泉州市已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年產值超千億元,產量占全國的10%。
閩派男裝崛起于上世紀90年代,一大批新興品牌包括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勁霸、柒牌、虎都、拼牌、才子、愛登堡、云敦至尊等相繼涌現,成為中國服裝界的一道亮麗風景。
然而,伴隨著閩派男裝在國內服裝版塊的強勢崛起,行業的跟風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進入2011年,閩派男裝面臨品牌空心化和產品同質化的挑戰越來越大,品牌附加值的表現力越來越脆弱。
統計稱,近兩年,僅泉州和莆田兩地,就誕生了上百個休閑男裝品牌,在國內其他服裝版塊,也掀起了以商務休閑為品牌定位的浪潮,如江蘇常熟的商務休閑裝版塊。與此同時,國外一、二線品牌在中國市場長驅直入,迅速拓展業務,搶占市場份額。
品牌國際化開創新模式
當此各方混戰的形勢下,以閩派男裝領軍品牌為代表的企業迅速轉換跑道,改變營銷策略,以求甩開各種新興品牌的追擊、國內其他服飾版塊的模仿,以及國外品牌的擠壓,上演了東西南北分進合擊的設計戰、成本戰、創新戰和輕資產戰略,開創了泉州服裝品牌國際化的新模式。
在泉州服裝品牌國際進程中吹起的這一股東西南北風中:向西,引進歐美國家的先進設計師和設計文化理念,打造東方的民族服飾文化;向北,積極與河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展開合作,整合當地優良的品牌資源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向東,以臺灣市場為基地,拓展閩派服裝的境外市場;向南,開始逐漸向東盟五國轉移生產基地,實施輕資產戰略轉型。
利郎設計師計文波認為,泉州現有的服裝品牌正處于向國際化品牌進發的時期,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服裝品牌的國際化是一種必然選擇,而泉州服裝品牌的國際化征程,為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做出了積極探索。
大品牌才有大效益
利郎總裁王良星不久前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好的服裝在品質上并無根本性的差別,為什么有的賣得貴,有的賣得便宜?區別就在品牌。
沒有誰比泉州紡織服裝業更早更深刻地理解品牌。在OEM階段,看著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一貼上外國人的標簽,就能賣出幾倍、十幾倍的價格,企業家們的心在滴血。從安踏聘請孔令輝做形象代言人開始,泉州企業家就發誓要走出一條自己的品牌之路。
從制造環節起步的泉州紡織服裝企業,一步步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攀升,研發、設計、營銷、物流等高利潤、高效益的環節逐漸被企業自身掌控,而企業擅長的制造環節,正逐漸讓渡給更合適的地區,包括內陸省份乃至東盟諸國。
大境界才有大品牌,大品牌才有大效益。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超百億的大型服裝品牌,但是,只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堅持走品牌國際化的道路,泉州紡織服裝業必將越做越強!
營銷大師科特勒一次在評價中國市場時指出,如果中國能出國際大品牌,將在兩個領域即娛樂業與服裝業。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更有理由相信泉州企業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