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國服裝業最缺品牌思維
10月21日~22日,中國首屆服裝大會在京開幕,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在會上表示:中國服裝行業由“大”變“強”的目標已經走過10年。然而放眼如今中國的服裝行業,仍然是只“大”不“強”。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拿嵊州領帶做例:“嵊州所生產的領帶占到國際份額的50%,但是每條領帶出口的單價卻僅有1.61美元,這樣的市場份額只能稱作市場加工份額,而不是市場份額,因為我們一百條領帶也未必能賺到別人一條領帶的錢。”
中國服裝行業確實存在上例中的窘迫現狀。不論是講究潮流、更新率較高的時尚女裝,還是售賣周期較長、設計變化較少的商務男裝,國外品牌的銷售都占據較大優勢,同品類的國內品牌則相對遭受冷遇。記者在北京多家購物中心、百貨商場都發現國外品牌牢牢占據著黃金鋪位,成交額也遙遙領先于國內品牌。
“像夏奈爾、路易·威登這樣的大牌,經歷的不僅是百年積淀,還有在品牌經營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前行。”杜鈺洲表示:一個品牌的文化價值要超過實物價值。由于技術水平的提高,人的知識增長、實物價值會越來越低,文化的價值比重反而會越來越高。
專家認為,中國服裝業現在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一種塑造品牌的思維習慣。機器、原材料甚至整條生產線都可以買下來,都可以學習和模仿,但是品牌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模仿就能夠得來的。
國內企業如何進行服裝品牌的培育?杜鈺洲表示:服裝生產商家要轉換經營理念,注重從產品品質、服務手段等方面提高品牌核心競爭力,從文化感、民族感、歷史感、時尚感等幾個方面打造品牌價值,真正建立品牌的文化自信,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也才能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離開企業文化談品牌文化是片面的,品牌文化不可能脫離企業文化而存在。”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榮明表示:企業文化是面向員工的,針對整個公司組織的,品牌文化是面對顧客,針對產品和市場的,一個向內,一個向外,誰都不可能離開誰,離開了以后就不是個整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