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至美 最具伊斯蘭教風情的回族服飾
回族人的服飾最大特點是淳樸至美,伊斯蘭教不僅允許而且要求所有穆斯林都能做到真主的跡象,以便使他們覺悟。”
《古蘭經》當人們意識到裸體是一種丑惡的時候,那么遮蓋身體就是一種美,更何況這樣衣服依照本身的式樣和色彩呈現出一種美呢?因此,衣服對于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來說,無論是用來遮蓋身體,還是用以御風擋寒或者裝點儀表,都是真主的安排,真主給整個人類準備和安排好各種服飾,以顯示對人類的關懷和注視。所以誰在衣著上出現疏忽和誰隨意浪費真主的賜物,那么誰就已經違背真主的意愿而偏離伊斯蘭教的正道走向惡魔的道路了。真主曾不只一次地向阿丹的子孫即向整個人類發出呼吁,告誡他們不要偏離伊斯蘭教義而走向背離美的道路,因為背離了美,也背離善,背離了真主,真主這樣告誡說:"阿丹的子孫啊!絕不要讓惡魔考驗你們,猶如他把你們的始祖父母的衣服脫下,而揭示他們的陰部然后把他倆誘出樂園","阿丹的子孫啊!每逢禮拜,你們必須穿著服飾。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過分,真主確是不喜歡過分者的。"
回族男子的白色回回帽突出的就是他們服飾中最明顯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一個醒目的標志,一種簡約的象征。但是,這種醒目和簡約,是經過了色的提純與形的概括的。早在唐宋時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經商的阿拉伯、波斯人大多戴頭巾,那便是現今回回帽的源頭了。從那時起,歷經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變更,這種白色的纏頭巾漸漸由原初單純的中東地區的民風變成了融合中國土著文化習俗的回回帽。這種帽子多為白色,小而無檐,當地人叫"頂帽"、"禮拜帽"。當回族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以示對真主安拉的無限虔誠。故而白帽無檐以使行動便捷。從顏色上看,頂帽通常有白、青、灰、綠、棕等顏色,多是純色,也有戴伊斯蘭教風格花邊或圖案、文字的。中老年人尋常所戴的是白色或黑色素面的帽式。青少年人所戴帽子,從顏色、花邊圖案上顯得活潑而生動。
與回族男子的頭飾相對應,回族女子的頭飾也十分講究,一般戴蓋頭。蓋頭旨在蓋住頭發、耳朵、脖頸。回族認為這些為女的羞體,應該加以遮蓋。戴蓋頭的習俗,從歷史淵源來看很大程度上與其發源地的地理環境相關。在阿拉伯地區,風沙大而水源少,人們更是難以及時沐浴凈身。為了防風沙,保潔凈,婦女們便縫制了能遮面護發的頭巾。再者陽光直射酷熱難耐,戴蓋頭和面巾也有利于遮擋陽光。從宗教原因考慮,伊斯蘭教的教義也直接促進了這種頭飾的傳播和使用。《古蘭經》說:"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底(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來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是她們的父親或者她們的丈夫,或者她們的兒子……"時至今日,中國族女性雖然棄用面罩,但也以頭巾把頭發、耳朵、脖子都遮掩起來,戴蓋頭則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習慣,這一蓋把眉目清秀(眉清目秀)的臉龐,包裹成了瓜籽型,使婦女們艷麗嬌美的古典的光彩中。回族女子的蓋頭通常有綠、黑、白三種顏色,有青年、中年、老年之分。一般少女和少婦戴綠色的,象征沙漠中的綠洲,意喻生命之源泉、青春活力;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端莊沉穩、質樸厚重;有了子孫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象征圣潔皈依。回族婦女的蓋頭講究精美,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等中高檔細料制作,中青年人的蓋頭多為同色的花欄面料,老年的一般為平面面料。在樣式上老年人的較長,要披到背心處,中青年的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回族婦女還喜歡在蓋頭上嵌風格素雅的花邊。中老年婦女過去在蓋頭底下還纏著手帕,現在多為白布或絲線鉤制的用于攏發的小圓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