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服裝業之困看陜西服裝未來的發展之路
班博、偉志、艾拓、羊老大、云裳……不過,作為陜西休閑服飾曾經的龍頭、一度可以和美特斯邦威齊名的班博,這些年卻難覓蹤跡了。從班博服飾的盛衰,我們試圖尋找陜西服裝未來的發展之路。
曾經火爆的班博如今已經難覓蹤跡
“我記得大概在2005年左右,西安市東大街上有好幾家班博服飾店,其中一家店的面積很大,顧客也非常多。誰知,前一陣子我回西安,去東大街逛街,根本沒有看到這家店?;貋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才發現這家企業已經衰落了。”一直在杭州工作的臨潼人陳先生這樣說。
在班博服飾曾經的總部西安南二環西段的金葉現代之窗11層,記者發現該公司早已不在這里,只有一家高速公路公司、一家軟件公司等幾家公司在11層辦公。據物業公司的人說,該公司幾年前已經從這里搬走了。
班博服飾的創始人戴慧敏本為溫州人,1995年,戴創建了班博服飾。當第一家專賣店在西安市東大街成功開啟后,在戴等人的努力下,其他店陸續開業。從此,班博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2000年3月,戴慧敏更是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在西安首創1000平方米的休閑服飾專賣店,吸引了西安人的眼球,班博也迅速成為西安休閑服飾的流行品牌。
經過快速發展之后,戴慧敏和企業迎來了人生中的輝煌時期,戴請葉茂中為企業導入CI系統,經過多方運作還請到明星陳小春做形象代言人。挾巨星之勢,班博四處攻城略地,廣東、上海、武漢、沈陽分公司相繼成立。
然而,進入上海則成為班博的麥城,上海市場久攻不下,上海店面全面虧損,而此時,班博全國各地市場也都亮起了紅燈,如今已難覓蹤跡。
本土品牌班博倒下了,但曾經屬于它的輝煌還被很多人記起,尤其是服裝行業人士,對于它的遠去,更多的是惋惜與無奈。
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兼秘書長陳會安分析認為,作為全國較為知名的服裝品牌,班博的倒下除了擴張速度過快導致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經營理念落后,管理層跟不上現代企業發展的脈絡,主要還是以家族管理的模式來經營,沒有以現代企業制度來嚴格要求自身,從而導致了班博的衰落。
科研技術領先功能性職業裝做出陜西特色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西安市紡織城西街138號的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進入該公司后,給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里更像一個科研單位。
“我們公司本身就屬于紡織服裝方面的科研單位,一個名字是陜西元豐公司,另一個名字是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所。公司的前身屬于陜西省的紡織服裝科研單位。去年,公司被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研發基地。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們在職業裝領域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元豐公司副總經理李世雄說,“放眼全國,我們一年的產能雖然不大,但我們在技術創新和研發方面處于國內一流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由于缺乏勞動防護或勞動防護不合格造成的各類傷亡事故占因工傷亡事故總數的15%左右。在勞動力市場上,從業人數超過7億,需要的勞動防護服裝數量其實相當可觀。
記者來到該公司的生產車間,剛進去就感到一股熱浪來襲,濕度非常之大。工人們正在繁忙地紡織著布匹。機器聲轟鳴,說話聲音要特別高才可以聽到。“這里是我們的生產車間,這些特殊的布匹大部分都是在這里紡出來的。”李世雄說。“生產車間正在生產的這些布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防酸等功能,就是用火燒也燒不爛。”
“陜西要借助我們在功能性職業裝方面的優勢,將我們的領先技術逐漸轉化為生產力,在職業裝領域做出陜西特色。”陳會安認為,雖然,近幾年陜西在職業裝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規模還是不大,要充分利用科技優勢和地域資源,打造職業裝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和產業集群,將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就業,給陜西服裝行業增光添彩。另外,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這個行業的優勢品牌,提高這個產業的競爭力和行業形象。
陜北優勢產業羊毛防寒服促陜西服裝發展
煤炭有挖完的時候,石油有采光的時候,天然氣也有用完的時候,然而,羊毛永遠不會用完,陜北的羊毛防寒服自然永遠也賣不完。榆林未來的產業轉型,羊毛防寒服將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除職業裝以外,陜北的羊毛防寒服也是一個優勢產業,已成為陜西獨具特色的服裝產業門類。
“榆林擁有豐富的羊毛資源,但隨著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發現,毛紡產業逐漸衰落了。由于曾經有些經銷商見利忘義,往羊毛里摻沙子、裝石頭,也影響了陜西省羊毛防寒服行業的整體發展。近幾年,羊毛防寒服行業再次崛起,并對陜西省服裝業的發展貢獻了很大一份力量。”陳會安這樣說。
據陜西羊老大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姜野介紹,陜北的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達到了1∶99,而這1%的輕工業比例之中主要是靠羊毛防寒服,羊老大則占到了陜北羊毛防寒服的30%左右的份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榆林市有防寒服企業、專業戶3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量1000萬件,產值達到10億元,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并遠銷海外,成為我國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研發生產基地。涌現出了羊老大、七只羊、蒙賽爾等一批較為知名的品牌,從而也帶動了榆林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姜野認為,“全國羊毛防寒服的市場規模為十幾億元,主要分布在陜西、內蒙古、東北地區等地,其中榆林的羊毛防寒服銷售額占全國的75%左右,榆林的產業要持續性發展,就要依靠陜北的羊毛防寒服。而這個產業也將成為陜西服裝走向全國的代言人。”
塑造好品牌才能將陜西服裝業做強做大
品牌是服裝企業發展的根基所在,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品牌服裝企業受到的影響不是太大。然而,很多貼牌加工企業和外貿企業卻遭遇到了極大的沖擊,主要原因是歐美市場需求嚴重下滑,貼牌加工企業訂單大量減少,從而導致一些加工企業破產倒閉。
陜西雖然有偉志、羊老大、云裳、歌謠等較為知名的服裝品牌,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陜西服裝還是缺少品牌,自然難以將市場做強做大,未來陜西服裝發展的方向就是打造品牌,提升品牌,從而帶動陜西服裝走向全國。
陜西省服裝行業起步晚、規模小,尤其是在時尚方面落后于東南部地區,在品牌服裝的發展上一直沒有取得很大的成績。陳會安介紹,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五個省市,被稱為是我國服裝產業五巨頭地區,這五省市的服裝總產量已占全國的70%左右。與它們相比,我們尤其是在品牌建設方面差距更大,我國品牌服裝90%以上集中在東部沿海產業集群地,陜西市場上的品牌服裝也主要來自這些地區。反觀省內品牌服裝,市場上寥寥無幾,陜西品牌服裝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現有品牌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市場份額較低。加工型企業較多,品牌企業少;微小企業多,規模以上企業少;低檔產品多,中高檔產品少。尤其是加工型企業缺乏品牌意識,這是陜西服裝之困。我省服裝企業多以加工外貿服裝、職業裝為主,單靠加工費維持生計,與快速發展的東部品牌企業形成明顯對照。因此,提升品牌才是陜西服裝的必由之路。”陳會安說。
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蔣曉文表示,陜西服裝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優惠的扶持政策,沒有形成加快品牌發展的良好氛圍。培養品牌企業的咨詢、管理、中介、培訓、媒體等部門和機構嚴重不足,也限制了品牌企業的快速發展。舉個通俗的例子,一瓶普通白酒也就賣幾十元,如果是一瓶茅臺酒,則可以賣幾千元,而它們的原料基本上一樣,都是以糧食為主。因此,只有塑造好品牌,才能將陜西服裝做強做大,才能談到振興陜西服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