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帝王元首時裝情結
古時沒有“時裝”一詞,但具備這種意思的詞卻有,如“時世妝”。唐代白居易在《上陽人》中寫道:“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中國人在20世紀30年代時,將modern譯為“摩登”,后引申為“時髦”,實際上“時髦”一詞很早就有,在《后漢書·順帝紀贊》中就記有:“孝順初立,時髦允集。”只不過當時是指才俊之士。
白居易還專門有詩曰:“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這說明是時裝流行的一個主要形態。就是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在城中則是由最高統治者的愛好傳至上層官宦人家,再由富裕階層傳至民眾,因此也叫“瀑布式”。這是時裝流行的常態,歷史上中外都有這樣的例子,如趙國第六代君王趙武靈王,根據實戰需要,力主服飾改革,“引進”胡服,大膽提出“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雖然這不是他本人愛時裝,但從理念上看,仍有求新意識在內。
《韓非子·外儲說》中記:“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甚貴。”這里是在說明一個統治宗旨,即上行下效的問題,統治者喜好某種服飾,常會引起一場流行。
《晉書·輿服志》中記載:“后漢以來,天子之冕前后旈用真白玉珠,魏明帝好婦人之飾,改以珊瑚珠……”《晉書·五行志》中也說:“魏明帝著繡帽,披縹紈半袖……近服妖也。”很顯然,這位帝王的時裝情結,沒有得到大臣的認可。魏明帝曹叡好服女裝以顯時髦還不是孤例,《隋書·五行志》中也有:“文宣帝末年,衣錦綺,傅粉黛,數為胡服,微行市里……”時裝總是新奇的。
西方稱霸天下的拿破侖,不但在本人著裝上以衣褲分界處的斜線造成視錯覺效果,以使別人看起來他的身材高大不少,而且喜好時裝有名。美國人類學家伊麗莎白·赫洛克所著的《服裝心理學》中說:“拿破侖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使法國的宮廷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宮殿。他把時裝當作國家大事。他是惟一的指揮者,不僅為宮廷內的男女規定什么樣的衣服可以穿,而且還規定布料和如何制作。同時他還命令任何人不能穿一樣的衣服出現兩次……”
再如法國路易八世,因頭發美而率先留披肩發,后覺不美又開始戴假發。他的每一次改變發型,都引來大臣和民眾的追隨。還有講究奢華服飾,追求繁縟精美至極的路易十四、建造愛麗舍宮并推動羅可可風格服飾形成的路易十五情人蓬巴杜夫人,這些人都對服裝史作出非凡的貢獻。無論著裝理念還是服飾形象,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時裝仿佛是一種推動力,給生活帶來無限美好,也使一些古代帝王青史留名。
翻開史書,不難看到古代帝王的時裝情結,如果把當代國家元首也算在內的話,英國女王以講究帽飾形成特色,“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裙裝可圈可點,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她的著作中,專門提及她那代表心情,當然更是表明政治態度的胸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