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服飾的審美特征
伊斯蘭服飾的審美特征
一、多元和統一
伊斯蘭文化誕生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在與其它文化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的過程中,它不斷地豐富和補充著自己。伊斯蘭文化一方面吸收了阿拉伯地區的固有文化,如阿拉伯語言、文字、詩歌、諺語、謎語、散文等,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來自波斯、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等地的外族文化,將其變成豐富多樣且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伊斯蘭服飾文化作為伊斯蘭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具有多元和統一的特征。阿拉伯女性傳統服飾應該是頭戴面紗,身穿大袍,面紗與大袍的顏色通常為黑色,阿拉伯世界又因各自習慣的不同而在面紗、大袍的具體顏色搭配與款式風格方面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演變舍棄了傳統的頭巾面紗,即便仍然保留頭巾面紗,也不再局限于黑白,而選用色彩斑斕的絲巾取代傳統頭巾,從而增添了阿拉伯傳統服飾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伊斯蘭服飾文化的統一性表現在以伊斯蘭教義這一最根本的價值觀作為統攝服飾的文化、歷史、時代、心理、審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導思想,統一性即真主的獨一性。伊斯蘭教認為,美包含自然之美與絕對之美,美不僅是對自然、現實的可感的愉悅,更是對真主的信仰,即絕對美的敬畏。
伊斯蘭服飾文化的統一性表現在以伊斯蘭教義這一最根本的價值觀作為統攝服飾的文化、歷史、時代、心理、審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導思想,統一性即真主的獨一性。伊斯蘭教悅,更是對真主的信仰,即絕對美的敬畏。從自然之美可領會絕對之美,由絕對之美可看到自然之美,二者的統一關系證明信仰與美的統一性。穆罕默德·高特卜指認為,美包含自然之美與絕對之美,美不僅是對自然、現實的可感的愉出:“《古蘭經》使人的心 靈感受天的美,宇宙的美。因為只有這樣,方可懂得創造之美,使人們趨向主的精神,在美好、自由的境界里,脫離塵世的瑣屑卑污,享受永生”。因此,這種服飾文化具有鮮明的統一特征。它必然突出服飾的倫理觀念,而將服飾的藝術視作必須以服從這種倫理觀念為前提。從伊斯蘭服飾的審美觀來看,凡是與伊斯蘭服飾倫理學主要原則相矛盾、相抵觸的服飾藝術不僅不美,而且非常丑惡,必須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
二、宗教
宗教幾乎是與人類相伴隨的最悠久的社會現象,數以億計的人信仰宗教,在宗教影響下生活的人就更多了,幾度鼎盛,又歷經多少劫難,但宗教仍代代相傳。宗教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必有其合理的緣由。宗教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是一個富有神秘色彩的社會現象,宗教還是內容極為豐富的文化現象。古往今來,人類一切文化幾乎都與它有關,受其影響,人類各種文化甚至可以以不同的宗教來分類,宗教文化本身也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哲學、科學、倫理、藝術,乃至習俗,包羅了文化的一切領域。伊斯蘭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今呈現旺盛的生命力,是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各族民眾最高的精神支柱和神圣的行動規范,獨特的伊斯蘭服飾正如伊斯蘭美術一樣,也必然會打上伊斯蘭教義的烙印。伊斯蘭教的原義為“和平”和“順從”,作為一種宗教,它強調對真主“安拉”的信仰和順從。伊斯蘭絕對禁止婦女穿著稀薄、透教色彩,在服飾藝術史上創造了獨樹一幟的伊斯蘭服飾藝術。
明或半透明的衣服,或者穿戴那種只掩蓋身體某些部位的衣服,尤其嚴禁穿有意突出乳房、腰部、臀部等性感的緊身衣褲。而婦女蓋頭上的裝飾,或繡上造型別致的《古蘭經》經文,清新悅目,秀麗明快,表現的是宗教教義;或繡上抽象的幾何紋樣,表現的既不是人也不是動物,與神同在使人心靈產生愉悅、撫慰和希望。幾何紋樣作為宗教藝術強化了膜拜的氛圍,是藝術與宗教結合的成功范例。{page_break}
中正
伊斯蘭服飾美學的核心內容是中正之美。《古蘭經》說:“我(安拉)使你們成為中正的民族,以使你們作一般人的見證。”的確,伊斯蘭對凡事,無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都主張中和、適中的原則,既不可不及,也不可太過。對教義、教法、處事接物、戰爭以及衣食住行都提出中正之美,反對偏激過度。“既不浪費、又不吝嗇,在二者之間適中。”這一中正之美突出表現在它既肯定人的合理的物質需求,又告誡人們要控制各種世俗的物欲。切忌沉溺于現世的享樂而使人生目標迷亂。根據伊斯蘭教義,衣飾的目的無非是:第一,遮蓋身體;第二,御寒和裝飾。伊斯蘭教律規定:男子從肚臍至膝蓋為羞體,女子除臉和手以外均為羞體,婦女所用蓋頭是用來遮蓋禁露發體的裝飾,面紗是作為婦女的面部裝飾品,薄紗制作,戴于面部,外出或在公共場所活動時佩戴,其目的是防塵、遮陽、增添風采,遵守教規,保持尊嚴,在異性前起掩飾作用。穆斯林男女都應該恥于暴露羞體,即使是遠離人群,獨自居住,教律也要求遮蓋羞體。但伊斯蘭并不反對人們在遮蓋羞體的前提下衣飾講究清潔整齊,漂亮得體,體現高尚的信仰境界和品質情操。在集會活動或朝拜儀式上,穿著要講究清潔衛生和美觀,男子在禮拜時,都要纏頭巾,其款式豐富多彩,冠服整潔莊嚴,以示敬畏真主和信仰的虔誠,但又反對衣著裝飾上過分奢侈豪華,鋪張浪費,提倡適度的中正之美。
人性、和諧
伊斯蘭文化中人性美的內涵包括“認主獨一”,行善、堅忍、求知和奮斗等基本內容。“認主獨一”是人性美的首要前提。認為拜物、拜金、拜偶像的人,其人性必然扭曲甚至異化。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禁止偶像出現,伊斯蘭服飾圖案中,就很少有動物的圖案,而多為花卉和阿拉伯文字圖案。安拉不僅賦予人以優美的形象:“他曾創造了你,然后,使你健全,然后,使你勻稱”,“他以形象賦予你們,而使你們的形象優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賦予人思辨能力:“他以智慧賦予他所意欲的人;誰稟賦智慧,準確已獲得許多福利。”人因為有了思辨力便能發現和感知安拉的跡象,從而敬畏和信仰安拉,按照安拉的意欲遵循正路,煥發出人性美的活力和光芒。伊斯蘭服飾文化反對服飾上的奢侈浪費,認為人類作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須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時遵循中正之道,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
而中正之美又是人性美的內涵之一。它和人性美、和諧美一起構成伊斯蘭美學的三大核心內容,也構成伊斯蘭服飾美學的三大核心內容,只有同時堅持伊斯蘭服飾文化的各項主要原則,才能給人以一種既有中正美,又有人性美的和諧向上的美的感受和律動。伊斯蘭服飾美學堅決反對男扮女裝,也反對女扮男裝,既反對畫眉粉飾,也反對造續發;反對為追求所謂的服飾藝術不惜以浪費人力物力資源,甚至弄出不倫不類、荒唐可笑的服飾,認為這樣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來面目和天性,這種性別上的掩飾作假會使人性受到歪曲,從而走向墮落。嚴禁異性相互模仿,禁止男子穿戴金飾和絲織品,認為這種服裝裝飾只適合女性穿戴,穿衣裝扮上的男女不分,會造成心理上的變異和道德上的扭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