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塔吉克族服飾文化
一、民族概況
我國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余分布在莎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吉克族人口數為41028。使用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莎車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雛吾爾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
塔吉克族人口雖少,卻歷史文化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據民間傳說,該詞的原意為“王冠”。據考古發現,在公元前若干世紀,這些操東部伊朗語的部落,就已分布在我國新疆南部地區,其中分布在帕米高原東部的部分,就是我國塔吉克族的先民。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管轄。塔什庫爾干地區屬于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并發展自己。公元2——3世紀,在塔什庫爾干一帶出現了蝎盤陀國,竭盤陀人是中國塔吉克族的遠祖。在3——4世紀,他們已發展了,灌溉農業,過半農半牧生活。蝎盤陀國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小乘佛教為國教。唐朝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開元(713~741)中,在此設“蔥嶺守捉”戍所。公元8世紀,蝎盤陀國消亡。公元9——1 6世紀,塔什庫爾干地區先后受吐蕃、喀拉汗王朝、西遼、蒙古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的管轄。特別是從10世紀開始傳入喀拉汗王朝境內的伊斯蘭教,對塔吉克人的影響強烈,以致后來成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明朝后期,在色勒庫爾的中心地帶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從1 7世紀后期到l 9世紀,帕米爾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許多塔吉克人遷入色勒庫爾,逐漸成為中國的塔吉克族。17世紀中葉,清朝統一全國,對塔什庫爾干,沿用元朝的名稱“色勒庫爾”,建置色勒庫爾回莊,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管轄。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強了塔吉克族地區同南疆維吾爾族地區經濟與文化的密切聯系。{page_break}
二、服飾文化
體魄健壯的塔吉克青年與老人,都有一套皮裝。式樣寬松、得體。形式是封襟、交領、無扣,不開叉、袖長過手指、衣長過膝的外制外衣,有的青色燈芯絨。用腰帶一束,緊身舒適。
寒冬歲月,披一件光皮大衣,穿皮長褲,戴一頂羊羔皮帽,鑲飾一條寬不盈寸、長度僅十公分的花紋,邊緣鑲一條闊花邊。每遇風沙拉下帽沿遮住面頰、雙耳,實用性很強。美觀又富有立體感,不僅防寒,還是一件經過精心手工藝品。
夏季,為適應高山多變的氣候,也穿皮裝或絮駝毛棉大衣,戴白色翻毛皮帽,腳穿用羊皮制成的鞋幫、牧牛皮作底的長筒皮靴,特點是輕巧、柔軟、結實耐磨。在冬季,再加一雙毛襪,穿上皮靴,遇冰川、攀雪峰,行走如平地一般。這是生存在特定生態環境中的塔吉克人自信、自強的意識體現在服飾款式上的內涵,表現出精獷、灑脫的風格。
帽冠
剽悍強壯的塔吉克族男子喜歡頭戴黑絨圓高統羊羔皮帽,這種帽子非常別致,上繡數道細花紋們—道闊花邊,用黑羊羔皮做里子。這里的牧民冬夏都戴這種帽子。青少年則戴同樣的白色帽,顯得更加富有活力。
塔吉克婦女喜歡多彩的服飾,還表現在不同的帽冠的樣式與色調方面。塔吉克少女愛戴用紫色、金黃、大紅色調的平絨布縫制的圓形帽冠。帽沿四周飾金、銀片和珠飾編織的花卉紋樣。帽的前后沿垂飾一排色彩鮮亮的串珠或小銀鏈,戴耳環或銀扣項鏈,胸前佩戴“拉斯卡”的圓形銀飾,晶瑩透亮,顯示出精湛的技藝。
冬季戴繡花棉帽,帽后綴有棉簇,既遮住雙耳和后頸部位,外形美觀又保暖。外出時再披上方塊紅色大豆巾,不僅包住帽冠,連雙肩前胸都能包住。山區的塔吉克姑娘訂親禮品中,要有一塊四米見長的鮮紅大方頭巾,表明了姑娘們對它的偏愛。{page_break}
姑娘們愛梳辮發,美麗的綢帶是辮梢的裝飾物,視出發式美觀、俏麗、多姿。婚后的少婦,在身后披肩的發辮上,綴白銀扣、有機玻璃扣或古錢幣。再佩戴銀圈形項鏈與耳環,五彩繽紛的花腰巾,穿連衣裙,足穿花皮靴,打扮得花枝招展,美麗迷人。
塔吉克婦女不僅重視衣飾胸前、領、袖口的裝飾,還特意裝飾身后,組成衣飾的整體協調。不同樣式的精心設計,產生的效果也不雷同。多在身后綴串珠、銀元扣、寶石,串成兩條如辮發式的裝飾帶,光燦閃耀,走動起來飄逸流動而迷人心弦,內涵神秘的韻味,象征避邪等美好愿望。背后的裝飾與服飾源流一樣,具有人類文化的因素、歷史的沉殿、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的社會背景,是少數民族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現出極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
塔吉克姑娘都精于刺繡,衣飾上繡織花卉紋樣,鞋墊、被巾蓋布、腰巾上也都繡有美麗的圖案。她們不僅手藝不凡,做工還特別精細。一條寬不盈寸、長度僅十幾公分的男、女帽沿,竟要化費十多天的時間。千姿百態的大自然賦予她們刺繡紋樣以無窮無盡的啟示,紋樣繡飾沒有任何做作痕跡,一件件繡品,如天生地設一般,充滿了富麗之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