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服飾在上海紡織博物館集中亮相
三月的申城,春寒料峭。上海紡織博物館迎來了民族服飾系列展之第四季——《絢彩中華——中國畬族服飾文化展》。此前絢麗多彩的苗、彝、瑤族服飾,已經使上海市民獲得了一次次美的享受。此番畬族服飾文化展,更是讓來自深山的“山哈”民族服飾文化,首度進入都市,成為初春上海的一道靚麗風景。
自詡為“山哈神韻”的畬族,主要分布在閩、浙、粵、贛、皖等山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由中國唯一一座畬族自治縣——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上海紡織博物館和景寧畬族博物館承辦、曉琴畬族民間陳列館協辦的《絢彩中華——中國畬族服飾文化展》,展示了近300套(件)典型的畬族服裝和飾品。
畬族千百年來在山區從事耕獵生活,形成了獨特的服飾體系。男裝簡約,逐步漢化。女子裝束,崇尚鳳凰,完整的保留了鳳凰髻、鳳凰冠、鳳凰裝。女裝以黑、藍為主調,彰顯凝重深沉、莊嚴樸實;彩虹式的花襟,由藍、紅、白、綠、黑的布圈或彩緞鑲接而成;繽紛的彩袖卻以紅、黃、綠、藍、紫為主。每一種圖案,都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意義和民族文化符號。其服裝、頭飾、花鞋、織帶、繡花、銀飾等,品種繁復、造型獨特,極富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
本次服飾文化展,自今年3月22日開展至5月12日結束。全程免費。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上海紡織博物館還將與貴州民族博物館聯手,展出中國西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侗族的服飾。這也將是中國首次系統展示侗族的服飾文化。
相關鏈接:
“我們的畬族服裝有個吉祥的名字,叫‘鳳凰裝’。”村民蘭用英說。記者看到,展演舞臺上的畬族年輕人載歌載舞,展示畬族“鳳凰裝”色彩鮮艷、內涵豐富。了正裝、勞動裝、休閑裝、創意裝、綜合裝等各式各樣的“鳳凰裝”。這些“鳳凰裝”線條明朗,色彩鮮艷,內涵豐富。
66歲的村民蘭木容可以算是資深的“鳳凰裝”代言人。苧麻布是傳統“鳳凰裝”使用的布料,因制作工序繁雜,現在不少畬民改用棉布縫制“鳳凰裝”,蘭木容卻常常在織布機前熟練地手牽苧麻。“我15歲學織布,到現在已經織了幾十年,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織的。”蘭木容說。
蘭木容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日常“鳳凰裝”。記者看到,上面有以各色絲線繡出的鳳凰、花卉、幾何形等圖案的領花、裙花等。“我還教女兒繡,繡的可比貼的好看多了。”蘭木容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