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電商受挫 官方網購離我們有多遠?
據報道,一位在外企業工作的小姐,前幾天她在一個頗有人氣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一條“歐米茄官方獨家發布”的優惠信息:限時限款,歐米茄腕表通通一折。她當時第一反應該認定這是個低級騙局——事實上的確如此,幸運的是她用理性判斷了一下:“誰敢亂用‘官方’兩個字呢?”她嘗試著下了單,發現是貨到付款,才放心地確認了。很快,一個來自廣東的手機號碼給她來了電話,稱自己是歐米茄中國的工作人員,希望確認信息后發貨。她立即覺得事有蹊蹺,堂堂歐米茄中國,怎么會用一個廣東的手機號碼和自己聯絡呢?她果斷拒絕了對方,而對方也沒好氣地掛斷了電話。隨后,記者分別向兩家腕表品牌中國區工作人員求證,對方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們從來不可能做這樣的活動!甚至,浪琴和歐米茄,從未對任何網絡銷售進行過授權。
看完這篇新聞報道后,也讓中國品牌服裝網筆者想起了,前一段時間,聚美優品、京東等電商平臺曝光的“假貨門”事件。在“假貨門”事件中,也直接反映出了國內奢侈品市場的貨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奢侈品電商們。據中國品牌服裝了解到,愛馬仕(Herme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等奢侈品牌在國內均是采取直營模式,以便實行嚴格的品牌管控制度。這原本是對消費者負責的好行為,但是這個制度卻讓國內奢侈品電商平臺難以為生。
但有趣的是,中國奢侈品電商的銷售數據仍在增長,而且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似乎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或許正是這些數據打動了奢侈品品牌們,加上實體店業績下滑的倒逼,越來越多的大牌正在選擇建立自己的官方渠道,在網上售賣自己的產品。
而有一些品牌即使在電商方面進行了嘗試,但談到這個話題的態度仍然極其謹慎。積家(Jaeger-LeCoultre)首席執行官Daniel Riedo表示:“我們兩年前在美國開設了電子商務平臺,去年又在歐洲開設,確實可行,但回報甚微,對于品牌而言,并非發揮重大發展杠桿的作用。”IWC萬國表(IWC)品牌首席執行官Georges Kern則表示:“我覺得IWC的產品和客戶群并未做好適應線上銷售的準備。其他價位或風格的產品也許更適合這種銷售類型。但IWC的產品,需要眼觀手摸,細細品鑒。但2014年我們還是提供了一項線上服務。最為重要的是開設了線上客服中心,這是顧客認為最為至關重要的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