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永不褪色的土紡織 巧婦織就天然美(一)
在新疆黑英山鄉,明布拉克村里的巧婦最多,這里出產的帕拉孜在巴扎上也最受歡迎。
“明布拉克”意為“千泉”,這里水草豐茂,各家院落栽種著果樹,人們生活怡然自得。天氣晴好時,院子中央往往擺放著木質織機,一架架拉開陣勢,婦女們有說有笑地結伴兒織毯。
眾多織女中,帕里丹姆·亞庫甫的技藝最為高超。現年57歲的帕里丹姆·亞庫甫,中等個頭,很愛笑。“咔嗒、咔嗒……”帕里丹姆·亞庫甫坐在織機前忙碌著,她手下的作品已具雛形:長3米,寬0.3米,絳紅、草綠、艷紅、湖藍、玫紅、橙色、紫色,七八種顏色的毛線猶若一道彩虹,由織機變為了長帶,相鄰兩色間還配以鵝黃毛線過渡。
“這離一件完整的帕拉孜還早呢!”說話間,帕里丹姆·亞庫甫起身調整了下織機的高度,以便梭子自如穿行。她說,要織出若干條這樣的帶狀線毯,再按所需尺寸縫合,才能組成一張實用的帕拉孜。
在帕里丹姆·亞庫甫家中,炕上鋪著一條帕拉孜,炕角最顯眼處還堆放著一摞帕拉孜。她非常樂意為訪客取下展示。這些帕拉孜樸實無華,基本是彩條狀紋樣,沒有復雜修飾,配色極為雅致,幾種顏色單看很艷,搭配起來卻絲毫不扎眼。她頗有幾分自豪地說,這些花色和紋樣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色帶間配色規律全憑感覺,就是看多了自然而然的感覺。
如今,市面上出售的絨毯很漂亮,價格也不高。但當地人還是喜歡使用自己織的帕拉孜,可鋪可蓋,幾代人都用不壞。過去,各家所織帕拉孜都是自己使用。帕拉孜還是貴重的新娘嫁妝,一般人家女兒出嫁,嫁妝里有4條帕拉孜就很不錯了。
走訪明布拉克村,好幾戶人家都有古董級的帕拉孜,它們流傳了幾代人上百年,多是使用駝色羊毛未經染色紡織,有的邊緣已殘缺,透露出歲月痕跡,仍被珍愛地使用著。一位老人說,“我小時候就在這塊帕拉孜上玩耍,我的孩子、孫子也在上面玩著長大,只要能用就繼續用下去。”
由于手藝精湛,帕里丹姆·亞庫甫還在每條帕拉孜上貼上簽名“防偽”。黑英山鄉或縣城的巴扎,她偶爾會帶著作品占據巴扎一角,扯起繩子,掛出一條條帕拉孜,似一道道別樣彩虹,遠遠就能瞧見。
欲購帕拉孜的人們,往往只認帕里丹姆·亞庫甫。由于純粹手工,技藝純熟的她,每月也僅能織出三四條帕拉孜,每月趕一回巴扎,收入有限,那種自豪感卻能讓她快樂許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