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快時尚品牌稱霸市場 本土服裝品牌陷入危機
以運動服裝為例,耐克2014年在華錄得26億美元營收。阿迪達斯則遠遠跟隨在其后,以17億美元的銷售額名列第二。相比之下,國內生產商卻很難從激烈競爭中恢復過來。曾經的市場寵兒李寧(Li Ning),2014年上半年凈虧5.86億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期凈虧損額1.84億元人民幣的3倍。
在本年度,李寧、361度、匹克體育、美克國際、喜得龍等上市公司和鴻星爾克、德爾惠、喬丹等三四線區域市場霸主,都進入市場萎縮或經營停頓的階段,甚制面臨大量破產倒閉潮。
2014年,本土服裝品牌如佐丹奴、美特斯邦威、森馬、班尼路等品牌均傳出頻頻關店的消息。據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班尼路母公司在內地關店388家,營業員也減少了3782人。2014年上半年,波司登的門店數從8216家凈減少為3436家,這也意味著每天波司登要關掉19家門店,幅度之大令業內震驚。
這些服裝廠家的發展之所以經營陷入危機,主要是服裝銷售、批發失靈,庫存太多、資金耗盡。
隨著傳統服裝業的銷售萎靡和庫存越積越多,市場不斷傳出企業老板跑路的消息,以至于“老板去哪了”成為服裝業的新代名詞。
2014年7月,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輝失聯一事已經由傳言變為事實。福建多家企業又接連曝出運營問題——快時尚品牌的霍普萊斯(HOPERISE)、新加坡上市企業鱷萊特均傳出老板失聯、欠薪的消息。
上海的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原來是老式市場,人流熙熙攘攘,生意火爆。后來通過改建成現代大型服裝批發市場,一個店鋪月租金高達兩萬元。然而生意卻似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七浦路服裝一個店鋪,2012年每天可以銷售2萬元,2013年日銷售8000元,2014年初銷售不到2000元。而上海閘北區某著名服裝市場,每個店鋪月租金1萬多元,沒有生意,已經全部關門了。
透過上海服裝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的破相,中國服裝廠從代工走向自主品牌后還是陷入這種大衰退。
2014年,與中國服裝品牌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品牌ZARA、H&M、C&A、優衣庫等廉價服飾已經開到了三線市場,并且也是線上、線下實行同價銷售。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十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店近1000家。其中優衣庫新開店82家,H&M 開店62家,GAP新開店28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