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成為服裝行業“老大難”
這幾年,庫存成了服裝鞋包行業的老大難。一方面,消費者需要的企業沒有,另一方面,企業生產的消費者不要,庫存大量積壓。有媒體夸張地說,三年不生產,衣服也賣不完。知名企業如美邦、李寧、特步、安踏、匹克,時不時爆出庫存高企的問題來。三一重工的建筑設備積壓,是因為4萬億的刺激方案結束了,需求陷入低谷;衣服人人都穿,不管女人們的衣櫥有多大,款式有多少,每天都在為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發愁,服裝行業咋就不知道如何滿足呢?
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服裝業經營水平倒退,比以前差了,而是因為業務擴張太快、需求過度多元化,傳統的供應鏈沒法滿足業務的要求。這似乎是很多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通病。例如十幾年前的家電行業,庫存就是個大問題,長虹彩電不得不注銷幾十億元的庫存,也是因為在全國、全球擴張的戰略下,生產與供應鏈系統跟不上業務發展的原因。但是,經過成十年的“補課”,家電行業一方面有效管理需求,從無節制的“跑馬圈地”轉向相對節制的擴張與增長;另一方面,行業的整體供應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庫存問題雖然不時蹦出來,但主要是公司個例,而不是像服裝行業這樣的行業災難。
對服裝行業來說,尤其是時裝業,企業們都意識到多樣化選擇的重要性,不少服裝公司都向zara看齊,甚至豪言每年推出10000種服裝。但是,雖說他們的口號是“快時尚”,他們的生產與供應鏈系統卻并不快,仍舊停留在規模經濟時代,響應速度慢、響應周期長,結果是短缺與積壓并存。貌似兩個不同的問題,根源卻是一樣:產品采用的是差異化戰略,而供應鏈卻不是響應型的供應鏈,兩者并不匹配。
優衣庫的ceo柳井正說地好:“總體而言,服裝行業(的本質)不是持續改進或者生產完美無瑕的面料,而是追逐趨勢”,需要快速響應的供應鏈來支持。對于zara、h&m等廣為稱道的行業標桿來說,其優勢與其說是產品設計,不如說是高度響應的供應鏈,使得企業能夠快速跟進最新潮流。控制服裝的品種、放緩擴張的速度,可以緩解供應鏈的壓力,但要真正解決問題,則需要從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上著手。
幾個月前我去寧波,專程拜訪太平鳥女裝部的總經理陳紅朝先生。陳先生儒雅斯文,言談富有哲理。他講了這么句話,大意是(女裝)品種這么多,都是源自女士們每天早晨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不管衣櫥有多大、衣服有多少,每個人都覺得不知穿什么才好。言下之意這是行業特點,企業可以有選擇地服務一些需求,放棄另一些,比如有些公司側重中性服裝,有些覆蓋某個特定的年齡段;但不管進入哪個領域,款式、顏色、尺寸、面料、季節的各種組合,注定了需求的多樣化。潮流的不確定性,注定了計劃不如變化,需要供應鏈的快速響應來彌補。當然了,從運營的角度來講,一種面料、一種顏色、一個尺寸的服裝最好做,庫存也最好控制,但這樣的公司也就關門了。
所以,服裝行業,特別是時裝業,表面的問題是需求的多樣化,深層次的問題是生產與供應鏈缺少靈活性,沒法快速響應變化了的需求,其解決方案是在適當控制產品多樣化的前提下,系統提高供應鏈的快速響應。快速響應取決于下述三個方面,相應地,企業也應該三管齊下:
其一,標準化的基本設計。zara雖說有上萬種服裝,但其基本設計卻遠沒那么多,差異化主要表現在顏色等方面。拿毛衣為例:zara會生產相當數量的白毛衣(基本設計),一旦發現某種顏色的暢銷,就讓供應商很快染成這種顏色,通過快速的補貨系統,兩三個星期就發放到全球的門店。這就如在餐飲業,有人喜歡干煸豆角,有人喜歡臘肉炒豆角,但基本要素都是豆角:預先摘好、洗凈、擺好,客人一點,幾分鐘就上菜。從種豆子到收割到擺放在超市,雖說整個周期是三四個月,跟從紡紗到面料到染色的周期差不多,但對于飯店來說是沒影響。再比如說在重型卡車、大型巴士行業,每個客戶的需求都可能不同,但在經營良好的公司,基本車型,特別是車盤底座,都有標準化設計,把差異化控制到最低,才能把交貨周期降下來,供應鏈的響應速度提上去,這些企業就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很多服裝企業在掙扎,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款式多,缺少共同的“車盤底座”,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很早就差異化,導致差異化了的過程庫存太高,喪失靈活性,是供應鏈喪失快速反應能力的罪魁禍首。
其二,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這取決于供應鏈上信息流的通暢。公司內部的不同部門、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之間環環相扣,信息流是把這些環節串起來的粘合劑。信息不通暢,供應鏈的透明度就下降,各環節之間就產生縫隙,只能由庫存來填平。拿銷售與運營為例,信息共享不充分,透明度欠佳,就增加供應鏈運營的不確定性,而供應鏈的自然反應就是增加庫存(庫存的一大功能就是應對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會沿著供應鏈傳遞,并且逐級放大,離信息源越遠,變動就越大,相應地就在供應鏈的各個節點產生出一堆堆的庫存來。常言道,拿信息換庫存,就通過共享信息來提高透明度,從而降低供應鏈上的庫存,這樣一旦需求變化了,企業就可以更快地消耗掉不合適的庫存、建立合適的庫存。在很多服裝企業,供應鏈運營就如黑洞,產品、需求、供應信息孤島化嚴重,信息流不通暢,起不到供應鏈的神經系統的作用,注定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就慢。究其原因,除了不愿共享信息(關系問題)外,就是缺少合適的it方案(技術問題)。在zara、h&m等頂尖的服裝企業里,供應鏈信息系統無不成為競爭利器,就在于它提高了供應鏈的透明度、降低了供應鏈的庫存、增加了供應鏈的響應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