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內衣廠面臨著內憂外困
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大,我國沿海地區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一些企業受到了較大沖擊,成衣制造業首當其沖。廣東汕頭的谷饒鎮素有“內衣之鄉”之稱,其產品遠銷海內外。2014年的數據顯示,該鎮文胸產量占到了全國總產量的12%。但這么有實力、有影響的一個地方,擁有3000多家內衣企業,卻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如今,谷饒鎮的內衣企業面臨怎樣的問題?轉型過程中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呢?
“以前肯定賺錢,不然哪來的這么一棟樓?這也是靠內衣賺的,那時候一年賺100多萬元。”4月28日,李興成(化名)指著身后的廠房告訴記者。這是一棟5層樓高的廠房,但里面已見不到一位工人,這家有著20年歷史、飽含李興成心血的工廠在今年倒閉了。
李興成所在的谷饒是廣東汕頭市十強鎮之一,著名的內衣重鎮,有“內衣之鄉”美譽。這里出產的內衣,遠銷海內外。僅去年,谷饒就生產文胸3億多件。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谷饒面臨著嚴峻的轉型升級難題。內銷方面,面臨的是產能過剩的市場,激烈競爭下,低價格的仿制品橫行;外單方面,人工成本、管理費用等逐年上漲,但接單的價格卻越來越低。
面對各種壓力,企業也在探索轉型之路,除技術創新、提升接單質量外,有企業還跨界進軍教育,將部分廠房改造為學校。谷饒鎮政府稱,目前正通過引進先進設備、與科研機構合作進行創新產品開發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谷饒針織內衣產業發展。
2014年文胸產量占全國12%
谷饒位于廣東汕頭市潮陽區內,面積約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總數超過20萬人。鎮如其名,在粵東這塊土地上,谷饒說得上相當富饒,這里的樓房多數在三五層以上,穿行街道的私家車也如過江之鯽。
走進谷饒街道,豎立在各棟大樓門口的招牌,也揭示出谷饒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源。它們似乎都有統一的格式,大多紅底金字,主體部分為“XX內衣廠”,小字標注“生產各種款式內衣”,尾部留有聯系電話及傳真。
據谷饒鎮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內衣之鄉”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目前已初步形成從捻線、經編針織、電腦繡花、洗染、后整理、加工成品、附件到輔料等多個環節配套成龍的完整針織內衣產業鏈。
在谷饒,內衣生產分為內銷及外單。所謂內銷,即企業生產自主品牌內衣,而后找經銷商;外單則主要承接國外內衣品牌的貼牌生產,外單按地域分為中東單、南美單以及歐美單。
4月28日,記者從谷饒鎮政府獲得的數據顯示,目前,鎮內共有針織內衣生產經營場所近3000家,其中企業近1000家(包括規模企業137家),小作坊2000多家。擁有注冊商標4000個,專利授權量90個。擁有國內外先進水平、涵蓋針織內衣業各個生產環節的機械設備6000多臺。全鎮去年生產各類文胸3億多件,內衣等家居服飾系列約為2億多件,內褲1.5億件。
雜志報道,根據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統計,2014年中國內衣產量占世界總量的60%,達到29億件,其中谷饒生產的文胸產量占了全國產量的12%。
即便如此,據記者了解,目前當地尚未有一家上市公司。
大多數內衣廠面臨著內憂外困
李興成的內衣廠是典型的內銷型企業,從家庭作坊起步,至今已20年有余,巔峰時期超過100名員工,年利潤超過100萬元,但今年卻黯然關閉。
“沒法做了,市場競爭太大,沒有多少利潤空間,雖然產品賣出去還可以賺一點點錢,但是回頭一看,大部分貨都積壓在廠里,就不敢做了。”據李興成介紹,利潤空間縮小,主要體現在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惡性競爭導致的產品價格過低,在這雙重擠壓之下,利潤所剩無幾。
人工成本的上升,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目前普遍面臨的難題,谷饒也不例外。在這里,一線員工工資從每月不足2000元增長到目前至少3500元。
惡性競爭則給了廠家致命一擊。李興成說,部分廠家并不研發新產品,而是看到市場上某款內衣熱銷后,就跟風生產,“偷你的版,偷了馬上就去做,他們做出來,我們的市場就無法做了。”
廣東省內衣協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谷饒絕大部分內衣品牌知名度不高,只能將產品交給批發商、銷售公司,因此利潤也比較低,“也沒有設計人員,一般廠家只能互相模仿,沒有核心技術和品牌。”
對外出口同樣面臨多重挑戰。
{page_break}張佳(化名)的內衣廠從創辦初期便以貼牌生產為主。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設廠13年來,她的內衣廠雖說一直從事貼牌生產,但也一直在升級,從承接最低檔的中東單起步,而后承接過中檔的南美單,目前她承接的是高檔的歐美單。不過,歐美客戶對產品質量、廠家等方面都有要求,價格、利潤也相對較高。接單升級,一方面使企業在人工成本、管理費用等方面的支出逐年上漲,另一方面,接單的價格卻越來越低,這使得企業利潤反而下降了。
廣東省內衣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單價格下降與多方面有關,“主要是國外市場消費力下降,終端價格上不去;另外,現在外商也了解中國市場,把價格壓得死死的,反正你不做,就去找其他人做。”
“原來的毛利一般在15%~20%,現在在10%以內。內衣廠之間也壓價競爭,甚至客戶虧本了,內衣廠還要補貼,分擔它們的虧損,就為了留住客戶。”前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轉型不得不將廠房改造為學校
記者走訪發現,谷饒鎮的內衣企業多是由小家庭作坊起步,以貼牌生產、委托加工為主。
“谷饒這個鎮,很有實力,產能很大,能接到很大的外單。但是除了出口外,在國內品牌影響比較差,只在貼牌生產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廣東省內衣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谷饒地區還是按照貼牌的模式發展,很難談轉型,“沒有幾家企業在做品牌,做貼牌能轉到哪里去?或者可以提升到繡花等業務,但現在整個服裝業行情也不好。”
谷饒鎮政府也承認,目前以家庭式、作坊式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在谷饒仍普遍存在,大部分企業面臨著核心技術落后、高端人才匱乏和技術信息滯后等難題,轉型升級任務重、壓力大。
當然,也有成功轉型的案例。谷饒某紡織公司是內衣生產大型企業之一,高峰時期,該公司員工超過3000人,月產內衣超過200萬件。但目前,該公司已縮減至1000余名員工,引進無痕內衣自動生產線等,目前月產量約為150萬件。
“由于價格越來越低、人工成本上升、用工難等因素,公司不能繼續擴張,只能縮小規模。”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環境下,公司將其原本閑置的廠房改造為學校。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已有約4棟廠房完全改造為教學用地,其中包括教學樓、學生宿舍等,還配備有運動場。據了解,目前該學校共開設學前班到初一共8個年級,已有400余名學生就讀。
也有部分內衣廠引進自動生產線等設備,從傳統內衣轉型為無縫內衣、無痕內衣生產。但谷饒鎮內更多的內衣廠,轉型僅僅停留在從單一的內銷或接外單轉為二者皆涉足;或是以張佳為代表的內衣廠,從接低端外單升級為接高端外單。
谷饒鎮政府方面稱,將更加注重技術投入,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推動“谷饒制造”向“谷饒創造”的轉變。
據谷饒鎮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谷饒鎮先后投資近35億元,引進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刺繡機、經編機等設備,同時也與科研院校等機構合作,進行創新產品開發,推進谷饒針織內衣產業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