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服裝業首次吹響品牌化集結號
這是鄭州服裝十大領軍品牌第一次精彩亮相;這是鄭州服裝業首次集體吹響品牌化戰略集結號;這是鄭州服裝發展史上具有“拐點”意義的事件。
在市工信委主辦、市服裝協會承辦的“中國·鄭州十大服裝品牌”發布會上,夢舒雅、婭麗達、太可思、渡森、逸陽、戈洛瑞絲、德億斯頓、紐倫、快樂屋、隆慶祥十大品牌企業負責人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鄭州市副市長孫金獻等手中接過“鄭州十大服裝品牌”標牌。同時,市政府首次斥資200萬元對這10家企業給予獎勵。
從作坊式生產到向產業園區集中,從低檔次、低附加值向品牌化、時尚化邁進,以女褲白手起家鄭州服裝業,正在做強做大之路上鏗鏘前行。作為市政府著力培育的支柱產業,鄭州服裝業正面臨什么樣的轉折點?以“棉紡城”著稱的綠城能否依托優越的交通、勞動力等優勢再展紡織服裝業雄風?市政府重獎十大服裝品牌放射出哪些信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和采訪。
市場自發催生服裝業崛起
2005年3月,鄭州品牌女褲“夢舒雅”亮相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這是鄭州女褲第一次走上全國舞臺。
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鄭州涌現出了以銀基商貿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服裝批發商場。由銀基、世貿、錦榮等23家大型服裝市場組成的火車站服裝商圈構成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服裝批發王國,年成交額達500多億元,加上12個大型百貨商場和500多個專營門店,鄭州年服裝銷售量達5億件(套),躍升為全國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正是在服裝流通領域空前繁榮的“倒逼”效應之下,一大批服裝加工企業拔地而起。截至目前,鄭州服裝擁有自主品牌50多個,每年以10萬人的規模吸納剩余勞動力轉移。2003年以來,全市服裝業投資規模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整個產業以30%以上的速度擴張。來自市服裝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服裝生產企業2000多家,初具規模的企業520多家,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年銷售收入達200億元。鄭州女褲以年產1.6億條的業績,取代廣東霸主地位成為國內化纖女褲領頭羊。夢舒雅、婭麗達、太可思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年產均超百萬件。
在鄭州女褲業風起云涌的同時,業內人士還是清醒地看到了鄭州女褲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67歲的鄭州市服裝協會會長秦自成在服裝領域摸爬滾打了幾十年。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鄭州服裝企業多是靠自我的資金積累滾雪球式發展,在擴大再生產和面臨大的超越之時,企業普遍存在著缺乏資金支持、高端設計人才短缺、品牌營銷戰略有待提升等問題。
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濤則表示,鄭州女褲在設計上比不上廣州的水平,根本原因是鄭州目前缺乏女褲研發設計人才。臺資企業“快樂屋”鄭州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受菊也深有同感:與服裝產業發達地區相比,鄭州在設計理念、資本運作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們一直在追趕。
吹響品牌戰略集結號
剪刀輕滑,褲初現;針線跳躍,霓裳成。
服裝業是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時尚程度、城市開放度等多種因素高度融合的產業。如果說,在鄭州服裝業發展的草創階段,本土企業家們憑借著低勞動力成本、發達的批發流通等優勢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話,那么,再躍升到一個全新的發展層面,鄭州服裝業就必須尋求突圍。
突出重圍的“利劍”是什么?最鋒利的就品牌!正是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背景下,在市工信委、財政局、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的協調支持下,市服裝協會日前經過初審、考察和初評,最后邀請全國知名專家評定出了“夢舒雅、婭麗達、太可思、渡森、逸陽、戈洛瑞絲、德億斯頓、紐倫、快樂屋、隆慶祥”鄭州十大服裝品牌。
昨日,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博士是以雙重身份來參加“中國·鄭州十大服裝品牌”發布會的。身為“中國·鄭州十大服裝品牌”專家評委會主任,一直關注鄭州服裝業發展的他指點迷津說:品牌化戰略是鄭州服裝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大勢所趨。此次,鄭州市政府對評選的十大品牌企業給予重金獎勵,就是一種態度和引導,說明政府鼓勵服裝企業走品牌化之路,這種做法非常有遠見。
他還明確地指出:鄭州服裝業起步比沿海晚既是劣勢也是優勢,鄭州可以抓住產業轉移的機會,利用交通便利、成本較低、物流方便的區位優勢,乘勢而上。他還中肯地建議說:“鄭州服裝業不能光靠‘一條褲子’,要堅定地走品牌化、系列化之路,要全面開花,而不僅僅是一枝獨秀。”
專家看到的,也早已被諸多有遠見的企業家所默默實踐。轉型,意味著要舍棄固有的低端市場,要開拓一片新天地,要建立新的營銷渠道和模式。在這場“重塑”的戰役中,不乏沖鋒者。
夢舒雅一直代言鄭州女褲在中國服裝業的最高平臺放歌,它開創了服務于中國女性高端圈層的商業經營模式,打破了中原服裝業久無“馳名商標”的堅冰。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夢舒雅”服飾總經理陳勇斌向記者表示,鄭州女褲業曾長期在低附加值、輕品牌戰略的“羊腸小道”上曲折地行走,走品牌化戰略是鄭州服裝業突出重圍的必由之路。
發軔于新密的渡森在并不肥沃的土壤中由一棵幼苗成長為大樹。以男裝為主業,渡森服飾正在向中高檔邁進。該公司董事長侯建超告訴記者,在全球及全國服裝都在向規模化生產、尋求技術、行銷方式創新的大背景下,單靠小商品加工及傳統的作坊式管理,無疑是故步自封。他在多次調研之后,毅然定下“爭創亞洲最大的男褲生產基地”目標,斥巨資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新技術、擴大市場銷售網絡。
提起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鮮有人知。可如果提起“逸陽”,知道的可就多了。這就是品牌的力量。該公司董事長劉濤驕傲的告訴記者,塑造品牌,不僅讓“逸陽”找到了開啟市場的利器,更讓企業找到了內生動力。目前,該企業已在北京、上海、沈陽、杭州等多個大城市建立了銷售網點,品牌幾乎輻射到全國各地。
以政府為推手的二次創業
“培育企業就像養花草,需要陽光、雨露、土壤和水分。除了花草本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外,外部大環境也很重要。從鄭州市政府出臺的服裝業規劃及支持服裝業發展的強力措施來看,鄭州服裝業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一定能迅速崛起。”昨日,在談到鄭州服裝業發展前景時,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滿懷信心地說。
魏林所說的“陽光、雨露、土壤”正在不斷得到優化。
“力爭到2015年,全市紡織服裝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培育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企業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0家以上;創國家品牌或馳名商標3~5個;培育或引進上市企業5~6家。”昨日,市工信委副主任張玉聚向記者描述了一個宏偉的藍圖。
支撐這個藍圖的,是一攬子重磅計劃。
據張玉聚介紹,按照計劃,市政府將每年預算安排3000萬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支持紡織服裝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品牌建設、營銷網建設及相關獎勵。此外,對于重點紡織服裝企業建設用地將實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支持紡織服裝品牌企業在境內外上市,鼓勵企業積極融資;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紡織服裝企業和項目向鄭州轉移。
產業發展離不開集聚效應。細心人士不難發現,鄭州服裝產業正在形成規模優勢,放大集聚效應。按照市政府的相關規劃,將把鄭州紡織產業園建成全省規模最大、專業花程度最高、公共運行成本最低的科技型精品紡織服裝產業園;把二七區服裝加工中心建成集生產加工中心、品牌孵化中心、設計研發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服裝加工產業園;把曲梁服裝工業園建成鏈條完整的品牌男褲加工基地。
“除了為本土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外,我們還將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服裝、印染等企業,通過戰略重組、走集團化之路等戰略強力推進鄭州服裝業做大做強。此外,我市還將積極拉長服裝產業鏈條,從設計、生產、研發、銷售等多個環節,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張玉聚這樣告訴記者。
鄭州市服裝協會會長秦自成也在醞釀著一攬子計劃。他告訴記者,為給鄭州服裝業發展夯實基礎,該協會今年將陸續組織鄭州服裝設計大賽、優秀設計師、基層技師技能大賽,舉辦這些活動就是想為鄭州培育高端設計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鄭州服裝業正處于大發展的黃金期和自我超越的關鍵期,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有理由相信,鄭州,這座歷史上有名的“棉紡城”在服裝業春風化雨的萬般從容中,一定會離打造“中國紡織服裝名城”和“中國褲業之都”的夢想越來越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