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中看我國服裝業“紡織強國”夢
開幕半個月,單日客流已突破33萬人——2010年,來自全球各地數以千萬計的游客將在上海世博園里,一覽這個時代技術進步的最新成就、全球各地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人類文明的未來期許。
有句話說,“一切始于世博會”。159年來,世博會的展示內容始終代表著當代世界技術發展的趨勢,推動著現代科技進入人類生活。事實上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成就都是在世博會上第一次亮相并得到普及推廣的。
在世博會上,我們看到了“成就”與“前景”。是的,這就是世博會最根本的內容。
先說成就。
1851年展出的自動鏈式精紡機、大功率蒸汽機;1855年的橡膠;1862年的人造染料;1876年的動力織布機;1893年的拉鏈;1933年的原油精煉技術;1939年的尼龍、塑料……與紡織業密切相關的蒸汽機便亮相于第一屆世博會,它是工業革命初期最強勁的引擎,是機器紡紗開啟了工業革命。
從樹皮、麻片到絲綢、化纖,人類的穿衣史就是科技成就改善生活的一個印證。1986年,美國《世界科學》雜志根據讀者推薦選出20世紀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10項發明,拉鏈位居榜首。而在今年年初,“如意紡”項目因突破了傳統紡紗技術高檔次、高品質的局限,突破了對纖維技術等級要求的極限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從1893年亮相的拉鏈、1939年的尼龍到2010年的“如意紡”,技術成就很多時候似乎只是給我們提供一些方便,很難與“偉大”之類的詞聯系起來,但其實,它正默默構造一個新的世界。
再說前景。
1889年巴黎世博會最受歡迎的是愛迪生發明作品的展臺,人們為了聽留聲機,需要排兩三個小時的隊;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的神奇展品是飛機,宣告人類進入航空時代;1939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上,通用汽車公司建造了一個“未來城市模型”,讓人們體會1960年的紐約生活情景……不用說,這些新奇的、未必成熟的實物或想象后來都產業化了、變成現實了,甚至遠遠超越當時人的設想。而前瞻與想象,正是跨越式創新和革命性突破的搖籃。就像本屆世博會上那些“低碳”、“綠色”的建筑及種種創想,必將改變人類在地球上居留的形態。更不用說產業用紡織品在其中的廣闊前景了。
對前景的想象依托于成就而展開,每一個新的前景又引領著人們去取得新的成就。不斷地探索、發現、發明、創造,寫就了人類文明史不朽的篇章。
中國紡織業也如此,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是我們2020年建成“紡織強國”的基礎和依托,而“紡織強國”的四個主要目標正是對新的前景的設定。紡織服裝科技強國、品牌強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的前景,正引領著中國紡織服裝人去取得新的成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