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鞋企倒閉風潮席卷珠三角
近期,外電報道中國加工企業出現大量倒閉的現象。記者調查發現,珠三角的傳統制造業正處在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受到匯率、出口退稅和各種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許多企業利潤已很微薄,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已接二連三地倒閉,行業重新洗牌正在進行中。珠三角的傳統產業開始出現大批破產、裁員、縮減規模的現象。
此時,港資和臺資的外資企業也有離開珠三角的意向,逃離的意向正在形成一種洶涌的浪潮。業界人士預言,如果珠三角的外貿政策和投資環境沒有改善的趨勢,外資逃離的多米諾骨牌將在2008年開始后的幾個月內相繼出現,至遲也將在一兩年內開始。
中型鞋廠最先倒閉
周先生在珠三角開了13年的鞋廠,他目睹了珠三角鞋業的興衰歷史。
1990年,赤手空拳的周先生從外地到廣東。當時的廣東得改革開放之先,制鞋業曾獨領風騷多年。于是,在1995年,周先生在廣州開了一家鞋廠。
“那時是‘時勢造英雄’,做什么都能賺錢。”周先生的鞋廠曾一度風光無限好:產品內銷到全國各省,外銷到世界各國,不但有自己的商標,并且紅蜻蜓、迪路等品牌也紛紛找上門來要貼牌生產。
“但近幾年是‘英雄就時勢’,現在鞋業比1997年金融風暴時還難做。”1月12日,周先生很感慨地告訴贏周刊記者,“成本太高了,珠三角的鞋廠已經大量的倒閉。”
周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粗略計算,原料相同的情況下,同樣的一對鞋,比起1999年~2002年時,人工成本上漲了50%,原材料成本上升了25%~30%。現在的成本比以前增加了2/3~4/5。”
而由于歐盟的反傾銷,使得鞋子的外貿出口量大幅減少,“很多外銷的鞋子轉為內銷,僧多粥少,惡性競爭下,很多鞋廠不得不關門。”
近年來,珠三角的中小鞋廠還新添了一道不為外人知道的致命傷。
“鞋廠一般是通過外貿公司做出口生意,2002年以前,外貿公司是貨到付款,但近年來,鞋子出口后,鞋廠要從外貿公司拿到貨款,最短時間是1~3個月,最長是6個月。”
周先生說,由于外貿公司延期付款,小鞋廠完成一個訂單后,鞋廠只得停工,等收到這一筆賬之后,才接下一個的生產訂單,“所以現在要有雄厚的資金才能做鞋廠,否則資金周轉不過來。”
根據去年底亞洲鞋業協會的統計:在廣東5000多家鞋企中,有1000多家倒閉。
“現在倒閉的鞋廠主要是300~800人的鞋廠。”周先生說,300~800人的鞋廠,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產量不大,但工廠的運營、應酬等的各種開支卻不小,沒有大鞋廠的壟斷地位,也沒有小鞋廠的靈活輕裝,它們是容易先倒閉的。
“下一步,就是輪到300人以下的鞋廠倒閉了,小的鞋廠總有一天會倒閉。”周先生說,“我的鞋廠也不知道會做到什么時候,做得下去就做,做不下去就只好關門。”
考慮到鞋廠倒閉的命運,他把工作的重心轉向做軟件公司,在鞋廠倒閉前,先給自己找好后路。
大鞋廠的“三荒”苦惱
周先生認為大鞋廠是倒閉不了的。但是,令周先生羨慕的大鞋廠,同樣也有自己的苦痛。
“我們最大的困難是沒電,一周停電3天。”1月10日,佛山南海一家生產出口的高檔運動鞋的鞋廠的董事郭佳杰告訴記者,頻繁的停電使得鞋廠的工作經常不能正常運轉。
16時45分,正值記者訪問時,鞋廠再次停電。只能靠柴油機發電,而珠三角又時不時會出現“油荒”。
此外,缺民工也是大鞋廠的一大問題。郭佳杰說,廠里現在還缺一些工人。事實上,要留住來自外省的工人就必須提高工資,成本自然也跟著上升。
“勞工荒”、“電荒”、“油荒”這三座大山長期壓迫著珠三角的生產企業。
而近年又新添了兩座大山: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
人民幣升值是一道看不到的利刃。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已累計升值6%。鞋的價格上升趕不上匯率的升值,剩下的部分要靠企業內部消化,利潤在下降。
此外,2007年6月18日以來,鞋類的出口退稅從13%降為11%,企業利潤一下子減少了兩個點。
反傾銷、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拖延付款……
一道道的關卡,讓珠三角鞋企日子非常難過。
根據亞洲鞋業協會的資料,除了部分倒閉外,目前廣東另有25%左右到東南亞如越南、印度、緬甸等國家設廠,有50%左右到我國內地省區如湖南、江西、廣西、河南等地設廠。
外資出逃東南亞
1月11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臺商協會的老板告訴記者,一周前他去東莞做調查,那兒一個區就倒閉了200多家企業,而他在中山做調查時發現,中山雖然還沒有出現破產倒閉的現象,但是大量工廠開始縮減規模和裁員,一些大廠裁減人數達到一半。
“我聽到的風聲都很不好,大家在苦撐著。我知道的100家傳統企業里,難有一家好的。”他說,“我有好些朋友想把廠賣掉離開內地了,即使是一些很大的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老板都不想再投資了。”
上述人士告訴贏周刊記者,幾個月后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而一旦逃離的缺口打開,將不可避免地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據其說,很多臺資企業有意向遷往印度、東南亞等地,“不過,現在外遷有很多困難,因為那些地方,目前配套不齊,語言也不通。”
“但是,到那兒半年一年后,就可以克服這些問題了。一旦有人遷移到東南亞,就會持續有人跟著過去。”他說,“雖然走出去難,但是一旦走出去就不會再回來了。”
據其估計,這種外遷的結果可能幾個月后就會出現,最慢一兩年就可以看出來。
事實上,除了臺資企業有外逃的意向外,香港企業也有同樣的問題。近期香港貿發局的調查,有38%的香港企業有意把工廠從廣東外遷到東南亞。
在我國,臺港澳資企業是內地加工貿易的投資主體,根據2006年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數據測算,目前從事加工貿易的臺港澳資企業約6萬家,占臺港澳資企業總數的65%。目前,加工貿易直接從業人員在3000萬~4000萬人,約占我國第二產業就業人數的20%。據估測,加工貿易相關配套產業就業人數約為5000萬~6000萬人。
而廣東是臺港澳資企業投資最多的地方,一旦外資大量離開,可能當地的經濟會受到致命創傷。
外貿公司轉型
鞋業的命運是珠三角傳統行業的一個代表。紡織、玩具、電子、制衣、玩具、五金等眾多的傳統行業也都面臨著同一命運:
廣東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33個, 2007年1-8月虧損面為22.05%;東莞玩具業生產成本上升60%,訂單大量減少;虎門鎮1400多家外商企業,近兩三年來急劇下滑到800家……
傳統制造業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連它們的堅強后盾——外貿公司也正要離它們而去了。
“我們外貿公司的出口結構正在轉型,目前為止,轉型的主體行業還沒摸索到,但是比起傳統行業的產品,一些高端行業,比如船舶、醫療設備、太陽能設備等更有利潤空間。”廣東省輕工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偉事業部總經理杜緒告訴記者。
廣東省輕工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廣東出口的風云企業。它傳統上以出口家具、圣誕用品、紡織品、家電等傳統行業的產品。但是由于這些產品的利潤率越來越低,作為外貿公司的效益也受到很大影響,它也正在轉型。
“傳統行業的出口毛利在5%~10%,凈利潤往往只有一個百分點,而高新技術產品毛利在10%~15%,外貿公司原來的傳統出口產品利潤越來越低,我們開始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上。”
勞動合同法殺傷力大
對珠三角的傳統產業來說,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
2008年1月1日,施行《勞動合同法》。新法規定,勞動者在滿足“已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或“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條件后,便可以與用人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為永久員工。
“壓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勞動合同法》。”杜緒說:“《勞動合同法》保護普通勞動者的同時,也保護了‘懶工’。企業里有些老職工能力不足,也沒有服務觀念,一旦因為《勞動合同法》成為永久員工,企業的解雇成本非常高,對企業的殺傷力很大。”
“《勞動合同法》沒有考慮到企業主的利益,這是不合理的,現在企業主成了弱勢群體。”上述臺資老板說,“《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現在不管是新人還是舊人都蠢蠢欲動,一些企業負債累累。”
他分析,一些老企業的老員工占到三成,一旦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企業包袱太大,老公司必然被淘汰。在此情況下,只有新公司才能生存。
記者采訪中發現,很多經濟界的人士認為,《勞動合同法》當中的一些條款,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可能具有致命性的傷害。
“《勞動合同法》的出發點也許是對的,為了幫助低收入階層,為了幫助普通工人,包括農民工,但實際上這個法律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很大傷害,間接使當地經濟受損,而最后的結果可能是這些普通的工人受到最大的傷害。”一位分析人士說。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