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來料加工:迎來發展的春天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石城大地上,充滿了勃勃生機。縉云人民辛勤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縣來料加工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縣已是連續三年被評為市來料加工一等獎,去年來料加工更是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縣累計實現加工費收入6990萬元,平均每個從業人員獲加工費2473元。加工項目涉及彩燈、布藝、汽車座墊、珠繡、飾品、鞋幫鞋花等數十個大類上千個品種,培養了一批專業經紀人和骨干加工戶,擁有專業經紀人234名,加工隊伍達28260人,形成多層次、立體型的發展模式,使來料加工成為我縣農民增收法寶、廣大群眾參與的二次創業的有效載體,構筑和諧社會的助推器。 基地示范 經紀人牽頭 我縣來料加工業不斷做大做強 不占地,不建房,家家戶戶加工忙。這是來料加工的真實寫照。我縣利用義烏“世界超市”輻射功能,明確提出“甘當周邊市場配角,做大做強來料加工業務”。通過幾年的發展,我縣的來料加工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來料加工逐漸從分散加工向集中加工發展轉變,從粗加工向細加工轉變,從經紀型向生產型轉變。來料加工取得如此的成績,基地的示范和經紀人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目前,我縣已有市級特色基地3個,縣級來料加工示范基地10個。形成了舒洪、雙溪、大源圍巾工藝手袋,東方竹制品,胡源鞋幫鞋花,壺鎮汽車座墊、圣誕禮品,東渡飾品等塊狀加工特色基地。 2005年,曾任溫州市賽王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潛衛東,利用自己在外地從事皮鞋制作20多年的優勢,拿回大批皮鞋制作定單,籌措資金20萬元,回鄉創辦了來料加工基地。去年,該基地給農戶發放135萬元的加工費。為給更多的農民創造賺錢的機會,該基地共投入資金70多萬元,用于擴大規模。2007年,解決了該鄉近300名婦女的就業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來料加工中,來料加工經紀人牽起市場和農戶的手,引領著農戶走上致富路。目前,我縣有專業經紀人234名,其中,省級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11名,市級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4名。 新建鎮的章春慧是一名省級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七八年前,她還只是一位普通的打工者,通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她聯系著新建一帶七八個加工點,每年發放的加工費可達100多萬元。加工隊伍上千人。現在的她擁有了一套公寓樓,到各個加工點發貨,都是開著自己的小面包車。不僅致富了自己還帶動了村民共同致富。 來料加工紅火百姓生活 來料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要求不高,就業門檻低,風險小,幾年來,來料加工成為低收入家庭致富新門路,留守婦女就業新崗位,青年創業新途徑。它給加工戶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來料加工無疑是一項快捷方便的致富項目。 溶江鄉的鈄設莊本人身體不好,妻子王仙鳳幾年前在廠里做工時切斷了左手的手指頭,加上兩個孩子上學讀書,生活十分貧困。在經紀人的帶動下,他們全家人都參加了來料加工,一年加工費收入達一萬元以上。鈄設莊高興地說:“兩個孩子上學讀書的學費都是依靠來料加工獲得的,它現在是我們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丁錦蘆是一位殘疾人,六年前在打山洞過程中由于一次意外事故造成殘疾,手腳不靈便。不能參加重體力活,家庭重擔落到了妻子一人的身上。因為沒有經濟收入,丁錦蘆一家生活越過越貧困。他覺得自己還年輕,卻要依靠老婆生活,感覺生活失去了意義,丁錦蘆沮喪極了。在來料加工經紀人麻遠飛的開導下,三年前他開始從事來料加工,每年可得來料加工費七八千元。丁錦蘆說,以前總是為生計發愁,如今又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精神也振作了。 雙溪口鄉姓潘村的低收入農戶潘小青,丈夫患先天性心臟病,基本無勞動能力,家里還有一個讀初中的兒子和一個70多歲的老人要負擔。平時除了田間勞作,根本沒有時間外出賺錢,一家人的生活收入成為難題。來料加工解決了她的后顧之憂。白天忙于田間勞作,晚上做來料加工。 來料加工更讓留守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解決了家庭增收和照顧家庭之間的矛盾。 應芬芳原先是一位下崗女工,她說,是來料加工使她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剛下崗時,應芬芳到上海做過豆腐,在官店村做過米糕,生意也還不錯。可惜的是,無法照顧讀書的兒子。在朋友的帶動下,她做起了來料加工。應芬芳說,來料加工使她找到了兩全其美的辦法。現在,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了許多像她一樣的留守婦女。 在我縣的學校周圍,就有這樣一群婦女,為了照顧子女的日常起居,她們在學校附近租下房子。子女上學了,她們就在家從事來料加工。今年46歲的陳國仙在水南租了房子照顧在二中讀初三的兒子。陳國仙說,一年的開支不下萬元,但家里并不是很寬裕。又要照顧兒子,陳國仙根本沒有時間到廠里工作。通過介紹,她開始從事來料加工。兒子上課后,空閑在家,陳國仙就坐下來串珠、鉤袋。一年下來,基本的生活費可以解決掉了。 應芬芳、陳國仙只是眾多留守婦女中的兩個,我縣有上千名留守婦女從事料加工從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下得了山,脫得了貧是下山脫貧者的最終目的,來料加工使他們的夢想變為現實。 胡映丹原先是胡源鄉高鳥畔村,生活極其不便。五六年前她家搬到胡村,修建了新樓房。現在小孩子在盤溪中學讀初一。因為家里沒有其他的生活來源,胡映丹想到了來料加工,為家里掙些外快,解決家里的日常生活費用。一年下來,收入有七八千元,基本上解決了生活所需。使她安心地在新家過起了生活。 來料加工助推社會和諧 在以往的農村,村民們打麻將,打撲克比比皆是。但現在的農村,到處可見這樣的場景:村民們或獨自在家,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做手工編織、串珠鉤袋……大家在“家庭工廠”里干得熱火朝天。農村各地到處洋溢著這樣一副其樂融融的和諧新農村景象。村民們都說,來料加工使鄰里關系更加融洽。來料加工成為了社會和諧的助推器。 白竹鄉潛陳村是來料加工發展較早的一個村。該村的來料加工開始于2002年,在當時的農村,每過了農忙時節,村民們閑來無事,又缺少文娛活動,大多數村民喜歡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當時該村已有幾個婦女幫助別村的人縫制手套、頭花等簡單的手工活,一天下來有七八元或十來元的收入。在偏遠農村,勞動婦女在家一個月都干不了這個數。這在閑置的農村婦女人群中引起不小的震動。農閑時,勞動婦女紛紛效仿。參加來料加工的人數越來越多。上級部門適時地組織村干部,經紀人到義烏、東陽等地參加學習、組織貨源。同時為提高加工者的技術水平,該村還多次分批組織婦女進行各類加工品種技術培訓和技能比武,不斷增強他們從事來料加工崗位的適應能力,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加工者的素質。 目前該村已發展到年加工費發放130多萬元,全村人均加工費收入達2000多元。六個優秀經紀人,加工品種拓展到休閑褲、休閑內衣、頭花、水晶球、休閑衣柜等多個品種。全年來料加工527.7萬件。年加工總產值1098.5萬元。 潛陳村總共人口有618人,常年從事來料加工就有380人。村民們說,時間就是金錢。現在大家都忙著賺錢,舍不得休息,更不用說將時間用來打麻將,打撲克了。在該村,來料加工的氣氛濃厚。形成家家戶戶忙加工,你追我趕比業績的好氛圍。 潛陳村只是我縣眾多來料加工村的一個縮影,通過來料加工,留守在家的村民們都找到了事做,村里的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少了,討論、交流經驗的場景多了。來料加工確確實實成為了社會和諧的助推器。 合力扶助:推動來料加工發展駛上快車道 近年來,我縣來料加工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多措并舉,合力扶持,出臺了扶持來料加工業發展政策,為來料加工發展營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縣婦聯作為來料加工的牽頭部門,堅持整合資源、借力發展的工作理念,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爭取有關部門對發展來料加工業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與幫助。縣財政局、縣農信、縣人勞社保局、交通、工商等部門在經費、信貸、培訓、營運、管理上給予扶持。縣經貿局積極幫助提供市場信息,并在“義博會”上安排來料加工展位…… 在抓合力扶持來料加工業發展的同時,縣婦聯還加大經紀人和加工隊伍的培訓和培育力度。著力提高兩支隊伍誠信、時效、質量意識,增強安全加工、規避風險能力。努力引導來料加工經紀人“瞄準三大貨源地”,拓寬貨源渠道。一是繼續鞏固和擴大義烏市場占有率。二是利用金溫臺等周邊地區勞動密集企業存在用地難招工難情況,在溫州設立了縉云縣來料加工聯絡處,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在縉云辦好他們的“車間”。三是向浙江360個上億元的產業集群區尋找商機。 去年,縣婦聯組織舉辦了經紀人培訓班3期,179人次,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386期,達24742人次,其中縣婦聯會同人勞社保局、農業局在欠發達鄉鎮、來料加工薄弱村舉辦培訓班45期,培訓人數2460人次。88名婦女通過考試,取得了由人勞社保局頒發的鞋帽縫制工、皮鞋制幫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積極為來料加工業出謀劃策、提供服務,有力推動著來料加工走上發展“快車道”。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