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國際社會貿易保護對我國皮革出口新挑戰
紡織品貿易問題是中美貿易逆差的導火線,將進一步演化為歐盟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制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歐盟針對各種進口產品制定的詳細技術標準高達10多萬個,從不同層面限制外來商品,甚至還強制推行一些標志,如歐盟推行的“CE”標志,不論是歐盟內部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是其它國家的產品,要想在歐盟市場上自由流通,就必須加貼該標志。如2002年9月11日歐盟在其《官方公報》上正式公布2002年第61號禁令,即禁止使用四氨基聯苯等22種偶氮染料。我國紡織印染企業為了應對歐盟的禁令,防止出口市場的流失,被迫進口德國拜耳和瑞士汽巴、山德士等公司生產的染料,并由這些公司出具其染料非禁用偶氮染料的保證書,且在客戶對樣品進行測試認可后,方可投入生產,產品成本明顯提高。據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08年2月,WTO累計共有6490個TBT(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而中國(自2002年以來)的對外TBT通報總量為364個,其中針對紡織、皮革和服裝的通報總量為140個,而我國僅有5個,這反映出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一直受制于他國的行業標準與規則,而且,短期內這種被動局面仍將延續,我國紡織產業面臨的國際貿易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貿易保護措施對產品市場的影響必然會反饋到要素市場中來。受貿易保護措施的扭曲影響,原來的生產要素組合在新的保護規則下可能不再具有優勢,甚至處于明顯的劣勢,由此可能導致我國紡織產業對自身比較優勢的不合理利用,進而影響我國紡織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此外,受限產品返回國內市場必然打破原有的國內市場均衡,部分產品出現供給“過剩”,這種假象還會進一步誘發企業停工、停產,導致生產系統開工不足、人員閑置;另一方面,“過?!奔傧筮€會影響到產業資源的重新配置,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原有生產要素的遷出。從世界紡織產業的國際轉移來看,我國具有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的許多比較優勢,然而,由于貿易保護措施的設限制裁以及不明朗的出口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比較優勢,使得許多跨國資本轉投到諸如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去。表面上看,國際投資轉移只會影響我國紡織產業規模和對外加工能力的擴張速度。實際上,跨國投資轉移也預示了國際資本對我國紡織產業整體投資環境、外貿形勢和出口前景的不利,這勢必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秩序、投資活動、經營行為,最終會影響到我國紡織產業的深層次發展。據我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周邊國家或地區對歐、美紡織品出口出現激增,同年1~5月從中國香港、韓國進口到歐盟的紡織品同比分別增長了234%和150%,我國紡織品對亞洲、拉美等非配額地區的大幅增長也引起了當地同業的警惕,并被歐、美懷疑存在非法轉口。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混亂的貿易秩序只能進一步惡化我國紡織品的外貿形勢。 盡管我國已經與歐盟進一步達成了2008年8個類別的出口監管辦法,但是今年年底即將到期的中美紡織品貿易尚不知走向何處。一次又一次的短期安排的確有助于緩解貿易摩擦,但是,它們畢竟未能給中國紡織品對外貿易帶來陽光明媚的春天。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凈創匯1568.79億美元,占全國貿易順差的59.83%,在這種背景下,紡織品貿易問題也就自然成了中美貿易逆差的導火線,遏制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實質是將紡織品問題轉換為中美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打擊盜版、進一步開放電信服務和醫療器材市場等問題。由此可見,紡織品貿易問題已經關系到我國整體的對外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市場開放等諸多經濟問題和國家政策,值得行業和政府給予高度關注。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