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服裝企業既靠政策更靠自己
訪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
資金是命脈,市場是根本。企業的生存離不開資金,企業的發展缺不了市場。順暢的現金流,不斷擴大的內需市場,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國務院發布的十項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舉措,讓中國的服裝企業在政策普照下,堅定信心,靠政策,更靠自己。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下降,僅靠出口來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難度明顯加大。而此時我國政府及時將擴大內需作為確保中國經濟能夠穩定、較快增長的首選,無疑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明智之舉。
伴隨著國家十項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措施的出臺,保有國民經濟最小程度地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已成為當下全社會的共識。 十項舉措涉及到民生、國家基礎建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科技、生態環境等發面,這也是我們國國民經濟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需要政府加強投資的力度;這十項舉措也是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
在十項舉措當中,人們注意到,關于“提高城鄉農民收入”、“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以及在“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等方面,讓中國的服裝企業,在“寒冬”中看到燦爛的陽光。
農民收入增加以后,低收入人群對衣著消費需求的增加,能否就此拉動中國農村服裝消費市場?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對中小企業密集型的服裝行業來說,能否真正得到政府信貸政策的支持,成為中國服裝企業迫切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對此,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做了深入解讀。 農村市場 聚集潛力 ●據有關專家分析,此次國務院出臺的啟動內需的政策,第一步將會從覆蓋面最廣的農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開始。國家將通過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標準,提高低收入群體社保待遇水平等措施來增加城鄉農民的收入。 ●中國的五六億農民是農村市場的消費主體,隨著消費市場在不斷發展擴大,特別是農村市場的開拓,使其成為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我國自主服裝品牌進入低收入消費的農村市場,并不意味著品牌的發展要降低層次,而是產品形成差異化、多樣化,避免同質化競爭,為滿足不同層次對服裝產品的消費需求所必需的。
解讀一 差距即是潛力
孫淮濱:服裝行業面對的是終端消費,即是終端消費,就取決于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支出,取決于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從十項措施中可以看到,雖然這些措施離服裝消費市場還有一些中間環節。但是,如果這些措施對我國經濟能夠產生巨大拉動力的話,那么,對服裝的消費,尤其是對農村市場的開拓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服裝市場隨著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大眾消費、品牌消費,和文化時尚等的影響,消費市場也在不斷發展擴大,其中最有潛力的市場應該是廣大的農村市場。因為五六億的農民是這個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人均消費水平,衣著消費水平與城鎮和中高收入階層還有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潛力。
在十項舉措中,有專門針對“三農”的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在我國,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農村。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得到落實,使城鄉尤其是鄉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農民口袋里的錢多了,對服裝消費會隨之增加,這是一個成正比的關系。
目前,我國農村市場是低收入消費的市場,也一定是我國自主服裝品牌進入的市場,國外品牌不會占據這塊空間。
品牌是市場認可的一種標識,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服裝品牌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市場,什么樣的市場都應該去開拓,這樣才能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多樣化,同時避免同質化競爭。
解讀二 信心源自優勢
孫淮擯:中國擁有世界最大量級的消費市場,生產制造業在全世界具有獨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市場的前途會非常光明。對此,我們要抱有信心。
這個信心一方面來自國內市場需求地不斷擴大,另一方面來自于我國雄厚的服裝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中國服裝的生產、制造在全世界都具有獨有的優勢,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優勢。不可想象中國的服裝生產走下坡路,出現萎縮,而我們的穿衣要依靠國外來提供,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服裝品牌的成長進程,是中國服裝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升級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品牌消費是一個產業應該達到的最高市場境界。 金融支持 出手要快更要準 ●“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是十項措施的最后一項,也是明確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項。該項舉措將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
●據有關數據表示,在中國,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億元以下的企業被劃為中小企業。在我國,99%的紡織服裝企業為中小型企業。
●關于中小企業貸款問題,據央行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66萬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樣的一個貸款總量,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得到了貸款支持。
●隨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貸款投放將進一步增加,許多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將會得到明顯緩解。
解讀一 資金 企業生存的命脈
孫淮濱:資金問題是服裝企業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存的命脈。對于勞動密集型的服裝企業來說,目前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流動性不足的現象。
目前我國有很多服裝企業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處在關門或倒閉的境地,這對整個服裝產業來說是巨大的損失。資金信貸問題關乎著企業的生存,是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大難題。
我國的服裝企業,在加工、制造、管理等方面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資金和訂單不足,而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障礙的話,那么相當一部分企業就會面臨非常嚴峻的困難。
如果我國服裝企業出現了大面積的困境,那么,農民工回鄉,職工失業等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將會出現。因此,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要把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當成社會就業穩定的大局來看待。
解讀二 金融支持要準確到對資金渴望最大的中小企業身上
孫淮濱:國務院出臺的十大措施里面明確提出“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對中小型企業密集型的服裝行業來說,實屬陽光燦爛。
作為行業組織,希望通過各級金融機構對該項舉措真正落實,尤其落實到對資金渴望最大的中小企業這塊土地上,讓中國的服裝企業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當中能夠得到切實的貨幣保證。
在目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中,對中小企業存在有一定的成見或偏見。比如說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不合理的手續費等,這些都加大了服裝企業能夠通過信貸渠道獲得資金的難度。
金融機構要對中國的服裝產業在中國的定位和市場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服裝產業在中國是有生命力的;要認認真真地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切實使資金流到勞動密集型、有出口競爭能力的服裝企業中去;同時金融機構在信貸程序上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使企業獲得信貸資金,讓陽光照耀到該照耀的地方。 信貸擔保 聯合探索新模式 ●據悉,中央財政部門近期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貼息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對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給予進一步的支持,由財政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關于繼續加強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支持》的政策規定將在近期出臺。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大力支持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動金融銀行推出鼓勵融資的創新型融資物品。同時,也要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企業信用征集評價和發布信息制度,以期幫助中小企業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得到金融支持。
●在這項工作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也在積極努力,探索與地方政府聯合,為中小企業密集型的服裝行業切實得到信貸擔保摸索出一條新路。
解讀一 多方共探擔保新模式
孫淮濱:服裝企業要想獲得信貸資金的支持,就要有擔保機構。為此,各地方政府正在積極地做著各項工作。而我們行業組織對一些服裝企業的資質、發展水平、達到的高度,從行業的角度也會做出相關的評價。
為了能使服裝企業切實獲得信貸擔保,行業組織正在積極與地方政府協商,希望聯合起來,對那些有市場、有品牌、有實力的服裝企業,做資金擔保方面的工作。
當然,行業組織與地方政府如何通過一種渠道組成一種緊密的新型擔保機構,來為中小服裝企業服務,目前還是一種設想,我們也在積極地推進這項工作。
探索出一種既能夠讓地方政府接受,金融機構接受,同時行業組織也能夠接受的擔保新模式,特別是對我國服裝產業集群地區的意義將更為深遠。
解讀二 強化自身 以信譽贏擔保 孫淮濱:對服裝企業來說,克服當前的困難,首要的一條就是保證暢通的現金流,這是關乎企業的大事。服裝企業既要靠政府的扶持,又要靠自身的努力。
在地方政府、國家金融機構和行業組織,積極探討聯合起來以一種新的模式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擔保作出努力的同時,作為服裝企業更要搞好自己的品牌建設,要有好的經營業績,要具備真實、客觀的財務狀況,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要能夠客觀真實地將自己的實力展示在金融機構評價的范圍之內,而不要為了獲得擔保信貸支持去做假。這樣做,不但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是自毀信譽,同時也會為金融機構帶來風險。 增值稅轉型 恩惠所有行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1月10日召開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上所說,十項措施能否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