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拋棄”服裝業將躋身電子產業(1)
瑞典利用沒有卷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機遇,而躋身于世界最富國行列。同樣,這個北歐富國上世紀后30年面對挑戰,進行了兩次重大的發展戰略調整,從而為保持進入21世紀后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瑞典利用沒有卷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機遇,而躋身于世界最富國行列。同樣,這個北歐富國上世紀后30年面對挑戰,進行了兩次重大的發展戰略調整,從而為保持進入21世紀后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刀闊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上世紀60年代是瑞典戰后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以上。然而,高速的經濟發展也潛伏著危機。隨著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崛起,曾給瑞典帶來工業化和經濟繁榮的傳統工業,像鋼鐵、造船、鐵礦、紡織服裝這些勞動密集型工業,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特別是70年代全世界連續發生兩次影響深遠的石油危機之后,瑞典經濟幾乎陷入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
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瑞典經濟怎么辦?是在現有的工業基礎上進行改革,還是對整個工業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
瑞典在權衡利弊之后,選擇了后一條路。經過長達20年的努力,瑞典的工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造船和紡織服裝這兩個曾在瑞典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工業現已變得微不足道。紡織服裝業,在1970年工業總產值中占據6%的份額,到1992年,其所占比例則降到不足2%。鋼鐵、采礦和紙漿、紙張制造等傳統工業,在瑞典工業中所占份額,也從1970年的27%降至目前的不足20%。
與此相反的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則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制藥、電子和電訊這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成為瑞典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工業,開始承擔瑞典支柱性產業的重任。
隨著工業結構的調整,瑞典整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里,第三產業的比重已從53%上升到了64%。公共事業部門所占的比重增長得尤為迅速。從1970年到1990年,公共事業部門的就業人數占全國總就業人數比重由20%增加到3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