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貴了棉紡織業壓力大了
自從去年10月份以來,棉花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每噸上漲幅度超過50%,創下10年來歷史最高點。這一漲價正不斷向織布、印染、服裝等下游產業傳導。
昨天,我市一些外貿紡織服裝企業表示,受這一波棉花漲價潮的影響,棉布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5%—20%,而出口價格卻未能明顯提升,企業的利潤正逐漸被“吞噬”。
棉紗、棉布都跟著漲價了
代表國內現貨價格的中國棉花價格指數,7月12日價格為18418元/噸。市場預期,棉花價格將進一步突破2萬元/噸大關。
“去年10月份時,棉花的市場價還是12500元/噸,而7月上旬時,最高曾經一度漲到19500元/噸,漲幅近56%!”南京捷豐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萬銀,面對這一輪棉花漲價潮,既吃驚又困惑。
棉花的漲價,迅速傳導到了下游產業,首先受到重擊的是棉紗。
黃萬銀告訴記者,目前,棉紗的價格也一路飆高,“就拿比較常用的21支全棉紗來說,去年10月份還是18000元/噸,現在已經漲到28000元/噸了,漲幅達到55%。”他說。
“我們主要是銷售棉紗,從紗廠那里拿貨,再銷售給一些布廠和服裝廠。”黃萬銀說,在這一產業“鏈條”上,上游企業都會把增高的成本“轉嫁”給下家,“基本上拿價漲了多少,就加多少賣出去。但最近價格漲得太離譜,下家連喊吃不消,我們為了銷售量,也會讓點利,幫他們消化一點漲價的成本。”他說。
棉紗織成棉布,印染后賣給企業,一般有三四個月的過程,因此價格傳導要滯后一些。“門幅1.5米的棉布,以前每米拿貨價15元左右,現在要17—18元,上漲了15%—20%。”南京墨中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卓石平說,不少同行都遇到了棉布漲價的問題。
服裝外貿企業日子不好過
“中間商的壓力倒不是最大的,最‘苦’的是做外貿的服裝企業,漲價的壓力最后全部傳導到了他們身上,而他們面對外商,很難掌握議價權,只能咬牙自己扛。”黃萬銀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許多外貿服裝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利潤一再縮水,甚至有的撐不下去倒閉了,“有的老客戶,好一段日子沒露面拿過貨了。”他說,今年以來,公司銷售量下降了四成。
“虧損在所難免。”在我市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一名部門負責人嘆息著對記者說,公司年初接了不少外貿訂單,本來高高興興的,哪知道棉布成本越來越高,用工成本也上升了近三成,企業利潤連連下挫。“做的單子基本不賺錢,又不能悔約,有苦說不出。”他表示,現在棉花漲價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到了年底,只怕日子還要難過。
也有企業積極調整戰略,謀求出路。在南京權宇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章榮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公司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設計和做工的投入,來應對原材料上漲的壓力,面對外商時也更有話語權。比如一頂帽子,報價4塊錢,其中原材料成本只有兩塊錢,剩下的全是設計加工費用。“我們目前產品提價幅度為6%—10%,絕大部分客戶都能接受。”他表示。
棉花價格為啥上漲這么快?
分析人士認為,造成棉花價格一直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累于2008年的棉價低迷等原因,棉農種植信心受挫,種植面積減少。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的棉花產量是640萬噸,比2008年減產110萬噸,下降幅度近15%。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產區由于氣候災害等原因減產近四分之一,進一步加劇了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時,國際棉價也處于上升通道,而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國暫停了棉花出口,棉花價格短期內難以回落。
需求也是棉價上漲的一大原因,我國紡織工業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企穩回升態勢,2010年1—2月份國內紗線產量同比有較大幅度上升,同比上漲26.52%,企業開工率和訂單情況均遠遠好于去年同期。
在金融市場上,期貨資金拉動了棉花商品期貨的快速上揚并逐漸傳遞到了現貨市場。周邊農產品、商品均呈現大幅上揚態勢,棉花一直比較低迷,成了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洼地,給了資金以想象的空間,而投機資金在遠期看漲的預期下,大規模、有意識的作多棉花商品期貨,期貨的快速上漲影響了棉花現貨市場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