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違規
作為近年來影響頗大的貿易摩擦案件,“輸歐盟鞋案”將對未來中外貿易關系產生示范性影響
日內瓦當地時間4月20日,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正式要求世貿組織設立專家組,調查并裁決歐盟對華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是否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在當天召開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指出,歐盟對華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無論是程序上還是性質上都違反世貿組織相關協議,并損害中方正當權益。鑒于雙方3月31日舉行的最近一輪磋商無法解除中方關切并找到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中方要求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設立專家組,以確保中方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中國代表團敦促歐盟方面按照世貿組織協議校正其相關立法程序,并終止對華皮鞋采取的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反傾銷措施。
在當天的會議上,歐盟對中方的要求表示“遺憾”,并按照相關程序阻止專家組設立。不過,如果中方在下月召開的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再次提出設立專家組的要求,專家組將自動成立。
歐委會“為裁決而作裁決”
作為近年來影響頗大的貿易摩擦案件,“輸歐盟鞋案”被業界普遍認為,對未來中外貿易關系產生示范性影響。
今年1月,歐盟成員國對歐盟反傾銷委員會關于中國和越南進口皮鞋繼續征收16.5%的反傾銷稅投票。遺憾的是,投票結果決定對中國和越南的皮鞋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稅率不變。
這個意外的裁決結果令中國皮鞋制造商極為不滿。2月4日,中國常駐WTO代表團致函歐盟WTO代表團就歐盟對華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激活WTO爭端解決程序。
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雙方隨后就此案展開為期60天的雙邊磋商,在磋商無果的情況下,起訴方有權要求設立專家組對爭端進行調查和裁決。
中國輸歐盟皮鞋反傾銷聯盟秘書長郭煒文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在‘輸歐盟鞋’這個案子上,歐委會沒有公平可言,他們是‘為裁決而作裁決’。”
郭煒文表示,輸歐盟鞋案本身存在很多法律上的漏洞。“從2006年開始,包括原審、復審與最終裁決我們都一直跟歐盟委員會以及各國的行業人士溝通、了解,這其中,我們提出很多重要的法律觀點和依據都沒有被重視,我們認為這個案子沒有得到應有的公正裁決。”郭煒文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對該案則表示,歐盟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調查和裁決,違反了WTO相關規則,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世貿總干事拉米此前公開表示,若中國認為歐盟錯誤引用世貿規定,可以向世貿提出申訴。
中國鞋動了誰的乳酪?
2006年1月,歐盟委員會拒絕承認中國13家制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使中國鞋業在反傾銷案件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2月23日,歐委會發布反傾銷調查結果,認定中國鞋業變相接受政府補貼,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歐盟市場進行傾銷。隨后,歐盟成員國在3月16日決定,從2006年4月7日起向中國鞋類制品征收反傾銷稅,并在6個月內逐漸將反傾銷稅額從4.8%增加到19.4%。
4年過去,歐盟內部反對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聲音越來越高。
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勛爵日前警告稱,延長針對中國和越南鞋類產品的反傾銷關稅,有可能損害歐洲與這兩個國家的長期商務關系。他表示擔心,經濟危機的結果之一是,歐盟各國對自由貿易的熱情降低。“在歐盟成員國當中,正在滋長一種更為內向的態度,即‘讓我們保持現在所擁有的’。”曼德爾森說。
郭煒文表示,事實上,歐盟各國內部行業對該裁決是不滿的,“因為這樣的裁決并不對其國內行業起任何的幫助作用,事實上歐洲的很多大品牌是需要在亞洲下單的,這是全球化分工的結果,并不存在傾銷”。
業界聲音:與歐委會抗爭到底
據統計,在歐盟對中國鞋采取反傾銷措施之后,歐盟從中國進口鞋子總金額下降了15%。數據顯示,3年來中國輸歐鞋銷量銳減15%,收入從高峰時期20.8億歐元降至17.8億歐元。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廣州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表示,將歐盟上訴WTO主要是以中國政府為主導,而企業會盡力協助,近段一直在與商務部溝通中,主要配合律師建議向政府提供企業詳細的材料,以此證明中國鞋企對歐市場不存在傾銷。
奧康新聞發言人王海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談到,將與歐盟客戶、律師等一起配合中國政府將官司進行到底。歐盟對中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以來,盡管一直都是歐盟客戶在支付反傾銷稅,但由于增加成本,嚴重影響到奧康在歐盟市場的開拓,2006年以前平均每年是成倍的增長,而征稅后幾乎很難開發新客戶,而原先客戶也特別反對歐盟對中國征收反傾銷稅。
中歐鞋貿易官司的中方鞋企代理律師蒲凌塵認為,歐盟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既沒有解釋延長反傾銷稅的意義何在,也沒有針對中國鞋企所提出對歐盟鞋產業“無損害”、“無因果關系”的抗辯而作出合乎法規的回應,這些都值得質疑。
而來自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則顯示,此前的反傾銷稅導致中國輸歐皮面鞋產量降低20%。由于向歐盟出口減少約4000萬雙鞋,僅此一項造成中國約兩萬名工人失去工作。
國內鞋業對歐盟去年12月作出的繼續對我國輸歐盟鞋認定依然存在傾銷行為,征收高額關稅非常不滿。抗辯歐盟反傾銷措施的中方代理律師蒲凌塵表示,我們最終決定向WTO提出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已是無奈之舉,“國內行業對去年12月歐委會的最終裁決延長反傾銷措施反應激烈,我們一定要與歐委會抗爭到底”。
鏈接
歐元貶值 中國鞋出口受損
曾經風光無限的歐元眼下正成為中國出口企業最大的糾結所在。
“最近,以歐元結算的訂單幾乎全部虧損。”江蘇南京一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向記者直言歐元持續貶值帶來的影響。“紡織服裝出口的利潤一共才幾個點,歐元最近貶值了十幾個點,相當于我們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肯定會影響采購商的采購信心。”
專家認為,歐元迅速貶值的影響會相對滯后,未來中國對歐出口增速將放緩。
上述紡服出口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以歐元結算的訂單在公司整體業務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不過,鑒于歐盟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公司歐洲業務部已經預警:今年出口歐洲的業務很可能會出現虧損。“目前我們希望人民幣匯率能夠保持穩定,這是抵消歐元貶值沖擊的唯一方法。”
今年以來,歐元一直以疲軟的態勢不斷下跌,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對其累計升值幅度已達14.5%,這使我國對歐出口企業不得不面對普遍性的成本上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分析,此前歐元貶值相對緩慢,然而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貶值幅度迅速加大,幾乎等同于政策直接調控的效果,因此,中國出口到歐洲的機電、輕紡等產品會在隨后感受到明顯沖擊。
霍建國說,我國對歐出口的增速目前尚維持在25%,不過,由于歐元迅速貶值的影響可能會相對滯后,因此5月份我對歐出口增速恐有回落,6月份我對歐出口增速回落會比較明顯,接下來可能進一步下降6-7%。
“目前,美國已經開始擔心歐元的走勢,中國的出口也會受到較大沖擊,可以說穩定歐元是當前頭等大事。”霍建國強調。
溫州奧康鞋業進出口業務負責人李海軍指出,歐元的疲軟反映的是目前歐洲的經濟狀況以及民眾的消費能力。由于主要的匯率風險由采購商來承擔,很可能導致他們不敢下大單和長單,轉而下小單和短單,進而使中國出口數量萎縮。
他同時預計,下半年公司對歐出口形勢不樂觀,今年全年對歐出口則會有所下降。
來自路透社的消息指出,歐盟執委會的近期預估值顯示,歐元區16國5月消費者信心指標跌至負17.5,重新陷入7個月以來的低點;而范圍更廣的歐盟27國,該指標則由4月份的負12.3降至負14.7。
消費者支出的下滑,如今已成為歐元區的軟肋,如果歐元繼續貶值,中國對歐出口將遭重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