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體到裁片:一件衣服的四分鐘旅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不僅在精鋼鑄劍的古代適用,在高科技的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目前在全球市場上,核心科技已經成為了一個企業立足和成長的基礎,對于眾多服裝企業來說,用高科技武裝自己的產品,提升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無疑越來越重要。
數控裁剪機,讓精度擁有保障
裁剪順序出錯而導致裁刀不易控制最后的小料衣片,給操作帶來困難;拐角處的裁剪精度不準確;用力過大、過死而導致面料鋪層錯位,影響精度;刀片與面料的不垂直而造成的各層衣片間有誤差;衣片上剪口的精度不準確而導致縫紉工序受影響;在較長的弧線和慢轉彎處,裁刀因為沒有均速運行而導致出現缺口或者鋸齒狀。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相信很多服裝生產制造企業的裁剪工作人員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并且為之頭疼。有人說,時間可以讓經驗增加,經驗可以讓問題減少。但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年輕的企業在現代化的社會里,依托先進的生產設備,不僅可以規避掉這些問題,還會提高剪裁的精度和速度,讓生產變得自動化。
現階段很多企業的電腦裁床雖然讓大家看到了提高精度的優越性,但是仍然還是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泳衣的光滑面料在裁剪的過程中,即便是電腦裁床也會容易造成布料滑落、裁片變形,影響工廠的生產速度。但是和鷹數控裁剪機卻積極地改善了這一方面的缺陷,通過其真空吸附功能而使得無論多么光滑、彈性多大的鋪料都可以吸附得結實和平整。
不僅如此,和鷹數控裁剪機還保證了裁剪精度和公共線裁剪的設定,避免二次裁剪所帶來的精度損失;導向輪、滑塊、刀盤頂端手等環節具備了提高裁刀上下垂直度、軟件控制進行面料角度補正的優點。相信有些企業會遇到電腦裁床的刀刃在長期使用之后呈現波浪狀,并容易卷口,那是因為這些機器的磨刀方式是砂帶或單面砂輪,而和鷹數控裁剪機的磨刀系統則改進為金剛石,這樣磨出的刀刃均勻一致,裁剪時不會出現面料抽絲,剪切不斷等現象。
高科技的產品需要設計部門不斷地實驗和努力,既要減少設備產品在長時間使用之后的損壞程度,還要對比其他同行產品的缺點,研發出更高的科技來改進設備中的不成熟性。上海和鷹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企業。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數控裁剪機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鷹科技的產品中不僅只擁有數控裁剪機,還研發了目前市場上性能最穩定、鋪布效果最好的智能鋪布機、CAD機、全球唯一擁有兩個裁剪機頭的真皮裁剪機和4分鐘就能快速成衣的三維人體測量系統。
四個步驟實現快速成衣
國內越來越多的高級服裝定制品牌出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高級成衣定制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和品位的象征。而隨著定制的發展,大規模定制也會逐漸在國內流行開來。三維人體測量系統就是成衣定制的關鍵所在。聽起來似乎沒有多大的玄機,但是這樣的高科技系統卻可以大大改善服裝和體型不匹配問題。
和鷹科技研發的HY-Scanner310三維人體測量系統,就將科技的魅力展現在了企業和消費者的面前。它不使用激光或有危險的射線,其數據獲取裝置也較固定,并且提供穩定的結果。當測量標準周長1000毫米的物體時,和鷹HY- Scanner310三維人體測量系統所測量的數據準確度能達到2毫米之內。在60秒時間內,系統會自動獲取并儲存數據,而這樣的高科技系統,占地面積還不足3平方米。同時,掃描儀實際需要的高度可以根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而加長或者縮短。
和鷹HY-Scanner310三維人體測量技術可靈活準確地對不同國家各種身材的消費者進行測量,并獲得有效數據,建立客觀、精確反映人體特征的人體數據庫。它的數據很容易查找,也便于管理和使用,同時可以追蹤消費者的整體變化情況,建立“流動”的人體數據庫,為服裝號型的修訂、更新及人體體型的細分提供理論依據。和鷹HY-Scanner310三維人體測量系統能在60秒內完成人體測量,獲得尺寸數據,此數據能經過 20秒選型自動導入YIN-CAD系統,再經過50秒的時間完成打板模塊,自動生成樣板。該樣板可直接輸入和鷹HY-S1624裁床,110秒完成自動裁割。
這樣的四分鐘快速成衣,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高科技的奇跡,也看到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能夠在世界的舞臺綻放榮耀光環。
“普及風暴”
大部分企業在引進高科技設備的時候,最為頭疼的問題就是設備的高額成本。自動化設備中涵蓋著先進科技研發成果,價格一般要比普通機器的成本高,但是廠家也應該認識到,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會在日后的生產中為企業節省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工資成本等很多費用,從整體來看,高科技的設備肯定是企業在未來生產過程中最大的幫手。
和鷹科技考慮到很多服裝生產企業在前期無法投入太多成本的問題,推出了“普及風暴”,即客戶只需要支付30%的首付,余款可以通過1到3年的時間付清。這樣的付款方式,相信會為眾多服裝企業減輕資金壓力,其他高新技術設備企業也可以效仿這樣的模式,設計出能夠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營銷策略,這樣不僅讓眾多服裝企業能夠感受到高科技帶來的優勢,也不再為前期支付高額成本而發愁。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現代化科技力量可以將“中國制造”真正轉變為“中國創造”。自主研發的高科技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各行業在設備自動化方面的技術空白,也為國家倡導的企業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