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學纖維行業再劃分結構將調整
近日,日本化學纖維協會公布了2009年度市場調查報告。該調查根據日本化學合成纖維產業所處環境的變化,總結了行業所處的新的市場環境與地位,分析了化學合成纖維在金融危機下的市場供需關系、產品主要用途、國內外市場環境、原料需求動向變化等信息。調查指出了該行業當前面臨的課題,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與方向。
化纖總產量下降產業用領域拓寬
根據該報告內容,日本的尼龍長絲、滌綸、腈綸等纖維1995年的總產量為151萬噸,之后一直呈減少趨勢。2009年的生產總量為68.2萬噸,大大低于40年前(1968年)的總產量水平。特別是2009年的尼龍、滌綸的產量比2008年分別減少了34%與33%。
2009年,日本的化學纖維的總產量與2008年相比減少了36%,創出了降幅最高的歷史紀錄。2009年也是日本纖維產業發展變化最大的一年。面對市場結構的變化,化學合成纖維除了在服裝領域的傳統應用以外,還拓寬了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市場。
應用于無紡布生產的化學纖維的消費量(工廠消耗)在2000年至2008年穩步增長,化學纖維消費總量中用于無紡布生產加工的化學纖維的比例從2000年的23%增長到2009年的41%。
全球需求還將增長亞太地區值得關注
在全球范圍內,市場對于纖維的需求量今后還將進一步增加。化學纖維協會的調查顯示,2015年,化學纖維的消費總量將達5395萬噸,與2008年的4351萬噸相比還將增長24%。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增長率將會位居全球之首。
在小轎車內飾等非服飾領域,化學合成纖維的應用還將有一定的市場增長空間。據統計,全球小轎車與人口的平均比例為9∶7,中國為41∶6,印度的人均擁有量則更少。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之大。
日本的無紡布產品貿易在近10年以來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2009年的出口額為50億日元,進口額為33億日元。從金額來看,日本的無紡布產品一直維持在貿易順差的狀態。從數量上看,2004年出口量為39萬噸,進口量為61萬噸。而2009年的出口量為43萬噸,進口量為96萬噸。2004年以來,進口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國際貿易環境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今年1月份,中國與東盟各國簽訂了大部分紡織品免稅的協議,在亞洲范圍內在不斷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在此情況下,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纖維企業應深入探索因地制宜的生產理念。
日本國內的川中產業從1990年起,其設備投資能力不斷減弱,甚至于維持產地企業的功能性也逐漸力不從心。在其主要設備品種中,紡紗設備在1990年的規模為966萬錠,到了2009年已經減少到了145.6萬錠,生產規模縮減后僅為1990年的20%。織機1990年的規模為37.6萬臺,而2009年的生產規模縮小為4.9萬臺,這部分的生產規模也降到了原有水平的20%。川中產業今后所面臨的課題主要可以歸納為:再造出口業務、高功能性服飾面料、非服飾面料類的市場開拓、產地內與跨地區間的產品開發等。
發揮上下游特點提倡跨國間合作
在中國市場,國家正在大力支持高功能性纖維的研發,計劃將這一領域的產品數量與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少紡織類專業高校與紡織研究機構紛紛開展紡織纖維項目的開發研究。
日本的化學纖維產業今后將面臨由跨行業企業的合作而產生的行業再劃分,估計由此會引發新一輪的生產工藝與流程的優化,從而實現更有效的成本管理。通過與下游企業合作完成新產品開發,產學研結合進行新生代纖維的研發、國家立項工程等多種形式,實現高附加值、高功能纖維產品研發的目的。
在國際化項目部分,該報告提出了應當充分發揮亞洲上下游企業產品種類豐富這一特點,提倡實現跨國間的企業協作,靈活運用FTA等通商政策。通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式壓縮成本加大研發,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