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與中國品牌的尷尬
從產業中誕生了品牌,而一個品牌的興盛則意味著一個產業被廣為人知。一個好的產業品牌能夠為生產商帶來獨特的競爭優勢,并能使產品的附加值最大化。然而,可惜的是,一些中國企業在獲取短期銷售業績的時候,犧牲了品牌的長期贏利能力。禁不住迅速致富的誘惑,而無視對多年經營品牌的傷害。這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做法又近乎許多中國企業的通病。
在世界上,不乏中國制造的商品。經常我們會聽到朋友抱怨,“哎呀,我這次從國外旅游帶回來的東西又是‘MadeinChina’。”然而,當我們再度問道,這些“MadeinChina”是哪個廠生產的?這個問題就讓提問者與被問者瞠目結舌了。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制造”在服裝、鞋帽、箱包、玩具、禮品,以及其他日用消費品方面,都占有很高比例。可以說,中國貨無處不在。沒有一個國家的產品能夠像中國廣泛推行到世界各地。中國有210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如彩電、洗衣機、冰箱、服裝鞋帽,等等。連美國人都無奈地表示,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怎么辦。
然而,看了這么多的“中國制造”,卻聽不到“中國品牌”。我們所熟知的許多本土品牌,放到國際上去競爭時,往往是難聽響動。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加重,缺乏全球性的知名品牌,成為威脅中國強國之夢的絆腳石。而沒有強大的世界性品牌,就意味著中國只能做從事繁重勞動的“世界工廠”,巨額利潤卻被國外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獲得。國人并不擅長經營品牌,而這使得中國生產商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總是只占利益最小的一塊。這“一塊”并沒有讓中國勞動大軍迅速富裕起來,反而是因為“利益最小”而讓貧富分化更趨惡化。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意識到這一點,本土品牌正在崛起之中。一些運動品牌如李寧、匹克正在叫板耐克、阿迪達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