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將步入高位振蕩格局
7月末以來,ICE期棉在需求強勁、美棉走勢擬合度較高,在國內其他品種走勢一度疲軟的情況下,鄭棉卻不斷創出新高。經過此波暴漲后,近期鄭棉漲勢開始高位振蕩。結合現貨價格漲幅減小、拋儲市場開始降溫、新棉即將大量上市等因素來看,棉花階段性調整行情或將展開,高位振蕩走勢將成為后期鄭棉走勢的主基調。
供需緊張支撐棉價高位運行
從本年度棉花走勢成因分析來看,棉花低庫存及強勁的消費需求將持續支撐棉價高位運行。
在9月份棉花展望報告中,USDA繼續下調全球棉花期末庫存。全球棉花庫存在經歷了4年的連續下滑后,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預期為989.4萬噸,為14年來的最低水平,全球庫存消費比為38%,創近15年來的最低水平。從國內來看,2010/2011年度中國棉花期末庫存量預期348.6萬噸,為16年來的最低水平。本年度我國已4次拋儲來緩解棉花供應緊張局面,拋儲量達210萬噸,國家儲備棉的不足促使國儲棉存在補庫需求。
另外,本年度我國棉花下游企業內外銷需求旺盛的局面有望延續到新年度。金融危機過后,全球處于經濟復蘇階段,但復蘇的基礎仍比較薄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為4.6%,2011年為4.2%。鑒于此,各國或將繼續保持寬松政策,有的國家甚至會為支持經濟而加碼,從而帶動消費需求的擴大。USDA預測報告也顯示出此趨勢:新年度全球消費量較2009年度上漲3.7%至2624.3萬噸,中國消費量較2009年度上漲5.2%至1088.6萬噸。
印度棉花出口政策塵埃落定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而且也是主要的棉花出口國,因此印度棉花出口政策的變化對于全球棉花供應來說至關重要。根據USDA預測,2010/2011年度我國的供需缺口達到380萬噸,其中73%依賴于進口,并且近年來由于國內高等級棉花減少,國內用棉企業更加青睞進口棉。美國與印度是我國兩大主要進口國,2009年度印度曾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國,但由于印度幾次調整出口政策后,市場對于2010年度印度棉出口政策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之前曾有消息稱印度紡織部迫切要求推遲棉花出口到明年1月份,這也一度成為期棉與鄭棉暴漲的助燃劑。目前,印度出口政策已經塵埃落地,印度將允許從11月1日開始出口棉花,棉花供應商可以從10月1日開始注冊出口合同,最大出口數量為550萬包,每包重量170公斤。
人民幣升值與否都會對紡織企業形成壓力
自今年6月份中國宣布匯改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持續升值,特別是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大幅升值。截止到10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830,較前一交易日走高181個基點,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短時間內升值幅度達1.7%。眾所周知,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出口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本身利潤就很少的紡織企業,人民幣升值會直接削弱紡織企業的利潤。有專業人士估計,如果人民幣升值3%—5%的話,我國的中、小紡織業將沒有利潤可賺。
與人民幣大幅升值相伴隨的是美國對于人民幣走勢的施壓,美國國會眾議院已投票通過了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的法案,也即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征收特別關稅法案,因此人民幣升值與否都會對我國出口導向性企業形成壓力。據海關統計,2010年1—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占到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總額的16.85%,如果人民幣沒有大幅升值,美國會對我國出口商品征收反補貼稅,因此對于紡織企業來說征收反補貼稅又會間接壓榨企業利潤。
政策影響或成為短期不確定因素
棉花價格的持續快速上漲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了將采取5大措施保障棉花供應、扶持棉花生產。隨后,國家決定在前提投放60萬噸國儲棉的基礎上繼續投放40萬噸國儲棉,而且公布了2011年度棉花進口配額89.4萬噸。國家的調控手段顯然不局限于此,面對高企的棉價仍可能會出其他調控手段。僅從拋儲來看,續拋后的拋儲價已出現降溫,9月28日國家繼續增投40萬噸,當日儲備棉成交均價21514元/噸,較27日低262元/噸,29日成交均價跌至18867元/噸,30日成交均價為19038元/噸。從棉花現貨價格來看,盡管棉價仍在上漲,但漲幅較前期要小。
據現貨行業人士估計,10月15日前后預計市場將迎來新棉大量上市,屆時棉花供需偏緊的局面將有所改善,此波以供需面偏緊為誘因的上漲將會有得到有效緩沖,鄭棉也會因此逐漸步入高位振蕩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