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美元,高油價”號角吹響 國內油價逼近上調“窗口”
在過去5個月中,國際油價大多徘徊在77美元以下,以致弱美元,高油價”的號角又一次吹響。
受此聯動,國內油價開始逼近上調“窗口”,而定價機制調整的進程也有望加快,第一步可能是縮短調價間隔周期。
金融監管法案震懾投機
國際油價(WTI,下同)從4月份的84美元下挫后,至國慶前已連續近5個月的月均價徘徊在75-77美元之間。在油價問題專家、東方油氣網首席經濟學家鐘健看來,這一幕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投機基金自5月以來幾乎停滯了在石油期貨市場中的操作。
“過去,投機基金通常會以13—5萬手的較大空間進行‘買多’與‘賣空’的投機操作。正是在投機基金每次吞吐8萬余手的操作空間中,國際油價時常‘被迫’波動10余美元左右。但從5月份起,投機基金僅在4—1萬手的窄小空間內進行著‘微操作’,令國際油價平靜了許多。由此,國際原油月均價僅波動2—3美元也就不足為怪了。”鐘健說。
而各路投機基金之所以如此“收斂”的首要原因則是為了“避風頭”。
今年7月15日,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了厚達2300頁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將各種衍生工具交易都列入監管之列,堪稱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嚴厲程度也最高的銀行業改革法案。
“這部法案對石油投機商的震撼力是巨大的。”鐘健表示,“雖然更明確的實施細則尚未推出,但以高盛、大摩等為首的石油投機商們的收斂與觀望是必然的,因為這至少可避免‘頂風作案’之嫌,也免得監管部門更多指責或出臺更嚴厲的條款。”{page_break}
“弱”美元促成“強”油價
鐘健認為,在金融監管法案甫出、實施細則還在制定的背景下,這種“收斂”還會繼續,國際油價也由此失去一股相當關鍵的上揚動力。
然而,今年國慶期間,國際油價卻頻頻異動:從9月22日的74美元一路升高至10月6日的83美元。這在業內人士看來頗不尋常,被視為美元貶值的一個直接結果。
9月22日及10月4日,美聯儲官員多次表示,將在必要時擴大購買國債計劃。隨后,美元指數連續下挫,美國債券市場、黃金市場和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則全線提振。
“對國內市場而言,國際油價趨近80美元是一個重要的價位關口,因為中國參考的三地原油變化率正向破4%的22日移動均價是79.4美元左右,目前正在逼近這一‘窗口’。”鐘健指出,受國際油價連續上揚的影響,三種原油價波動率從負值轉正后已于10月6日迅速升至正向1.7%。
他認為,國內油價調整與否的關鍵是看國際油價未來能否堅挺在80美元之上,而后者則要視乎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已有消息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其他理事相繼暗示,最快將在11月2—3日召開政策會議時宣布擴大收購債券,以提振經濟增長及降低失業率。看來,美元擴大發行帶來的美元走弱似乎不可回避,而油價扶搖直上的可能性已經變大。
國內調價周期或縮短
本報記者從能源咨詢機構息旺能源獲悉,發改委的確已開始評估去年開始實施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并向石油公司下發了調整完善定價機制的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表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縮短調價周期,改進成品油價格運行的操作方式。
此外,發改委在征求意見稿中還加入了以下表述:“調價周期縮短,頻率加快,既可以避免因政策過于透明導致的無風險套利行為,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應對價格波動,也可為今后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奠定基礎。”
“關于縮短調價周期及頻率這一符合市場化演變、也符合石油央企和消費者預期的政策調整,基本上出臺已是‘鐵板釘釘’的事了。”息旺能源分析師透露,早在2008年底,發改委在擬定新定價機制的草案中就有過關于10個工作日的調整方案,因此可以預判,定價機制的下一步調整將從目前現行的22個工作日(即1個月)縮短至10個工作日(即兩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