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行業企業今后發展的五點建議
在2009~2010年度中國結構調整的步伐,積極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
王天凱為企業今后發展提出了五點具體建議:
一是要用全球化的視角來審視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沖擊,更多的是觀念上的變革。這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包括如何改變依賴發達市場的需求,如何進一步探索拓展新的市場,以及如何更有效地開拓國內市場,都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定位,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應變能力。
二是要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地做好主業。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務院明確了紡織行業是“傳統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這三個定位,充分反映出中國紡織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當前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明確發展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因此內需市場更是今后紡織行業的重要市場,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相關產業對紡織品的需求,都會對紡織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現在國際上都看到中國這個大市場,我們應更加看到這個基本面,從而堅定不移地來做好主業。應對危機的最根本之道還是在主業,紡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紡織主業,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不少紡織企業在其他領域賺到錢后,還是回歸到紡織主業。
三是要千方百計苦練內功。絕大部分企業應對危機的首要措施就是加強管理。對紡織這樣一個傳統產業來講,管理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毫無疑問加強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等是未來很重要的競爭手段。紡織行業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當中的一些主要任務,包括科技、品牌、節能降耗等等,都需要用先進的管理來實現。
四是要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創新是紡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紡織要從大到強的轉變,其動力就是來自創新,創新涵蓋了科學管理體制、機制。紡織要從根本上實現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延伸,必須通過體制創新來實現,這包括企業自身真正從生產制造向研發營銷發展,包括建立從原料到終端產業的產業同盟等。
五是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效益最大化,還要真正回報社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這幾年連續推進社會責任建設,著力推進和諧勞資關系,推進重視環境和節約資源能源,更長遠來講,這是更為重要的競爭力。紡織行業近2000萬職工中有99%以上在中小企業,其社會責任的建設任重道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