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高漲影響服裝產業 且看服企如何“接招”
短短月余時間,棉花市場成交價格刷新了10年來的紀錄,波及到布料市場,也影響到服裝行業。今年以來,有關秋冬服裝“漲價”的猜測已經成為事實。面對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多數商家面對成本上漲,紛紛采取應對良方。
一、服裝企業自行消化成本
棉花價格的飆升給下游產業帶來了沉重壓力,“棉花成本占了紡織企業總成本的70%以上,價格猛漲了1萬元/噸,實在讓人吃不消。”一家棉紡企業負責人說,對于勢單力薄的企業來說,要應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只能從調整產品品種結構、狠抓企業內部管理入手。“原料采購上,多用化纖,少用棉花。”。很多服裝企業選擇“跑量賺吆喝”,以及自行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以至于服裝在價格標牌上未見明顯提價。
與代理商共度難關:盡管服裝成本漲了三四成,很多秋冬裝價格只漲了10%左右。“往年批出一件衣服有20元利潤,今年我們只要10元,另外10元讓給客戶。”某服裝商表示,與代理商共贏才有可能挨過今年難關。
二、推新款、換面料、增款式應對漲價
暗推新款提價減壓
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提高批發價是服裝企業慣用的法寶,但對一些小廠而言,尚不敢明目張膽漲價,只有采取較為隱蔽的方式變相提價。一些中小型服裝企業則在服裝款式上下功夫,通過加速推出新款服裝暗中提價,或在同樣的設計上盡量使用更實惠的面料。
減少總款量增加款式
面對壓力,許多服裝批發商表示,今年秋冬季生產量將有所下降,“今年我們的總款量由300多款減少到200多款,減幅達1/3,同時也把以前每年3次的訂貨會縮小為2次。”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壓縮總款量,是怕代理商難以承載那么多;減少訂貨會,是為了拉長工廠的生產時間。
現在,服裝企業傾向于尋找那些接單和研發部門在廣東、制造環節在內地的工廠。因為它們相對廣東的工廠成本要低廉,包括廠房租金、水電費和工人工資等。
新型原材料替代棉紗:
在棉價、化纖原材料雙雙居高不下的時期,服裝企業難以通過加大某種廉價原材料配比的投入,轉嫁成本壓力;替代棉質的面料已經出來了。此外,由于棉紗價格持續高位,因此部分企業已經減少了棉紗的采購量,轉而使用便宜的滌綸紗,目前滌綸紗的市場采購很火,滌棉紗、棉滌紗都很緊俏。
不少面料企業增加了化纖的使用,一方面可有效緩解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纖產品,又可使出產的面料具有耐磨、彈性功能、并且不易發霉、易洗快干等優點。
三、簽訂浮動“活合同”
“由于未來原料價格難以估算,現在公司只能與外商簽訂25%浮動的‘活合同’。”經過與外國老客戶的再三磋商后,某服裝加工企業廠長張青山終于談妥了這種“活合同”制度。據其介紹,在公司簽訂“活合同”時期到發貨時期,如果服裝面料價格上漲了一成,外商到期支付的合同價格也需增加一成。
“現在我反倒不希望原材料價格回調、下跌了。”簽了“活合同”的張先生顯得頗為安心,據介紹,采用“活合同”方式簽訂的企業,雖然可規避一部分原材料上漲的風險,但在發貨期內,如果服裝原材料出現下跌,外國客戶很可能會要求降低合同價。
四、服裝零售商跑量賺吆喝
由于服裝行業競爭激烈,為了保證不賠本,服裝批發商、零售商只能選擇“跑量來賺吆喝”,而今年,該店新款服飾的進價普遍上漲了10-20元。“服裝進價肯定是漲了,但售價差不多還是以前的價格。”阿芙洛蒂時尚女裝店主王女士說,“商家都在打價格戰,我們的價格一高,顧客就不買了,為了攬住客戶,少掙點就少掙點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