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服裝業:走進精益生產時代
當今世界,制造業必須改變觀念,從原來制造產品的行業轉變成制造服務的行業。因此,改革是必要的,只有改革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傅棟梁,南帛灣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日本早稻田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心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在服裝企業戰略管理、服裝企業流程管理、服裝企業品牌管理、服裝企業財務管理等方面有獨特觀點,曾任香港L2國際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品牌戰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南帛灣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30多家知名企業特聘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高級顧問;歷任日本荒井株式會社、香港榮偉服飾有限公司、日本顯德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發表論文《對粵港澳服裝產業研究的一點思考》、《政府失靈的服裝外貿經濟分析》等,出版《突圍——服裝品牌》等書籍。
“應對微利時代,對于服裝企業而言,首先要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其次要注重流程優化和加強管理,使企業更有效地運行。”傅棟梁表示。
單件流生產系統行之有效
單件流是微利時代能夠有效運行服裝企業的生產系統。據介紹,單件流生產系統的目標是確保建立站立式、彈性化的生產線,確保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浪費減少;并提高品質與服務質量。
傅棟梁認為,該生產系統的目的是消除隱藏在企業內的各種浪費,以獲取更多的利益。浪費包括:等待的浪費、庫存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動作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加工的浪費、制造過多(早)的浪費,從而快速而且多方面性地改善成果。
系統以客人核實樣品后,跟單員將訂單資料分發給各相關職能部門時為起點,員工完成車縫工作,將產品交到包裝部時為重點。
傅棟梁介紹,心、技、體共同組成了系統的主要內容。其中,“心”表示思想觀念方面必須要先建立起來。單件流的思想與傳統生產觀念有很大的不同,改善必須先從意識改革開始。“技”表示技法的意思。是指要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將思想、理念做出來。包括流線化生產、安定化生產、平穩化生產、超市化生產。“體”則表示體驗、實踐的意思。這是整個單件流改善成功的秘訣所在。只有去做才能發現問題,才能進行改善。
流線化生產是最重要的階段
流線化生產可以說是單件流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它的基本想法就是在避免制造不良品的同時,將成品經由生產流程一個一個的制造出來。
建立流線化生產有以下條件:首先是單件流,其次是要按流程順序布置設備、生產速度同步、多工序操作作業、作業員多能工化、員工實行站立行走作業、機器設備小型化、車位布置U型化等。
實行流線化生產有以下具體要求:首先是全員的意識改革,第二是成立示范模范小組;第三是選定示范生產線;第四是現況調查分析,對此生產線的現況做一個了解;第五是根據款式設定產距時間;第六是決定設備、人員的數量;第七是布置“細流而快”、按逆時針流動的生產線;第八是分配工序;第九是單件流。
最后,做到水平展開。當示范組員工習慣了新的工作方式,而且生產線也逐漸安定下來的時候,整個工廠已有一個可供觀摩學習的地方,其他生產線員工也對流線化生產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候,可以依照示范組的建立過程,引用到全工廠內的每一條生產線。
安定化生產是真正的改善活動
流線化生產只能算是修正活動,真正改善活動應該從安定化生產開始,它包括人員的安定等因素。
人員的安定是通過標準作業使生產線的生產速度穩定下來并達到減少作業人員的效果,同時保持人員穩定,員工流動不會太頻繁;機器的安定是在現場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因機器故障而浪費很多時間的情況,所以,需要使機器也安定運轉,可動率達到100%;品質的安定則是單件流追求零不良,執行品質“三不”政策(不制造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
最后,管理的安定。單件流要對原有的傳統觀念進行改善,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管理者首先應把意識觀念理解好,以具備能洞察、發掘問題的能力,其次就是要借助如電子看板、警示燈、瓶頸工序燈等輔助工具將生產現場做成容易顯現問題及生產活動能夠透明化,使現場一有異常現象出現就能立即察覺并加以改善。
平穩化生產首先排好單
怎樣才能做好平穩化生產呢?首先,排期應把單排好,使生產線上所做的款式有一個連續性,也就是款式之間的變化不會太大,都有相似性,這樣員工在開新款時也不會出現太多技術上的難題。其次,使生產線上每個員工的技能度都達到多能工的程度并且做到無縫轉款。再次,日產量的安排應該有個曲線,開貨第一天效率達到85%,第二天達到117%,并在當周保持下去,第二周達到130%。
平穩化生產的最高境界是混流式生產,就是把布料、車縫方法相似的款式,即使尺寸大小不同,安排在一條生產線上分時段交叉生產,這樣可以將設備、空間、人力全無浪費的加以運用。
{page_break}
單件流與傳統生產模式互相區別
單件流與傳統生產模式的主要區別有包括車位排布不同、生產線建立方向不同、裁片發放控制方式不同、以及生產方式的相關問題。
首先,車位排布不同是指單件流要求車位按U型、逆時針方向排布,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交叉倒流、回流情況的發生,使生產線流線化生產,而在傳統生產模式生產線上,有時車位的排布會使某些工序之間出現交叉回流的現象。
生產線建立方向不同是單件流要求建立彈性化的生產線。根據訂單的數量和客戶的交期隨時更改款式、日產量及作業人數,也就是說人員隨需求量變動而改變配置,這樣對員工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培訓多能工。而傳統生產模式則沒有上述要求。
裁片發放控制方式不同則指單件流中裁片嚴格按照節奏時間由“水蜘蛛”來發放的,這樣可以使流程順暢,這也是流線化生產的一個條件。傳統生產模式中裁片發放的時間一般是兩個小時發一次,這樣整個生產線就顯得很亂,各個工部之間車縫完成的數量也不一致,容易堆貨。
單件流是站立式生產,傳統生產模式是坐著生產。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要站起來,多辛苦啊?那么,為什么還要站起來呢?
“站立式生產使上下工序更容易傳遞,也便于工序調配,平衡工序。例如車縫之后可以去中燙,這樣就減少時間的浪費;如果坐著工作,車縫后還要站起來燙,這樣就比較麻煩。”傅棟梁表示。
相關專家同時認為,站立式生產可以節省空間,便于實施目視管理。單件流要求按U型排車位,這樣中間就會留出一條通道,也便于目視管理。以前坐著生產時,車位排得很亂,機器下面也有很多死角堆雜務,不易發現和處理,站起來之后,空間大了,每個地方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清楚的發現。
工資計算方式提升系統整體性
傳統生產模式實行個人計件工資制度,員工自己做多得多,做少得少;所以她們只會顧著自己負責的工序拼命做,這樣一來就容易引起工序不平衡、流程不順、堆貨、品質不良等,更致命的是不易發現問題,結果一旦出現返工就是整批。而單件流生產線實行的團體計件工資制度則完全不同,每個員工都是團體中的一部分,所分配到的工作量是相等的,她們賺取的錢是平分的,這樣就會使她們的團隊精神加強,生產線上也不會出現員工之間或員工與QC之間發生爭吵的情形。自然,久了之后生產線上人員安定、感情加深,這個集體就更加團結,生產力也就提高了。
凡是人都會有從眾心理,別人怎么樣我也要跟著怎么樣,都想在集體中被重視。在傳統生產模式生產線上,員工是單獨的個體,缺乏團隊精神,只會顧著自己的工序車縫,哪里還會去監督別人;同時,自己做得不好或做得太慢也是自己的事,最多返工自己來返或延長上班時間來彌補;而實施團體計件,所有員工都是同時上班同時下班,不容許個別人自己加班,生產線上每個員工的作用都相當于領班,都要去監督別人,同時也被其他人監督,做得太慢或做錯了其他人都會被你連累,這樣在生產過程中,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約束自己,消除了偷懶的念頭,品質觀念也跟著加強。
團體計件要求每個員工的技能度都差不多,這樣工序才可以平衡,但在實際中,員工的技能度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團體計件會使技能度差的人更加刻苦努力直到跟上節奏,因此,實行團體計件可以把后進者拉上來,提高技能度;而傳統生產模式生產線上,員工技能度高低不平且沒有辦法可以約束她們自覺提高技能度,再加上工序不易分配,所以經常出現流程不順,堆貨的現象。
單件流強調的是一個整體效益,生產線要追求的是整體效益上平衡,也就是說,每個員工的效益是相等的,不允許出現員工之間效益不平衡;傳統生產模式并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所以實際計算的是個人的效益,這樣公司與員工都沒有好處。
在非標準動作完成方式方面,單件流生產線上,是由“水蜘蛛”按節奏時間準時發放裁片,員工無故不得離開崗位。而在傳統生產模式生產線上,通常是配料員每兩個小時按看板的目標產量一次性將裁片放到裁片臺上,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沒辦法掌握控制裁片的發放尺度,容易形成包流,出現工序不平衡、堆貨等情況。
單件流生產線上,是由“水蜘蛛”完成裁片的配置、整理和修剪工作的,減少了員工的非標準動作,降低了工作站節奏時間,提高了效率。而傳統生產模式的生產線上一般是由員工自己來做上述工作,造成了員工過多的非標準動作,增加了工作站的節奏時間,而效率則會降低。
在單件流中更強調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不然的話是不可能實行單件流,達到流線化生產的。
首先,試想一下,工作量不平均,員工沒有相互幫忙,整條生產線會亂成什么樣子。員工沒有團隊精神,組上就沒有生氣,死氣沉沉的。團體計件工資制度的實行,對員工團隊精神的要求更高,員工只是團體里面的一小部分,只有把他們凝聚在一起時力量才更大。
其次,當員工都具有團隊意識后,調配工序也更容易了。由于單件流要求單件流,所以,需要對工序進行調配,如果員工的團隊精神不夠,調配工序就很難,這樣生產線上就會出現堆貨,同時員工之間的關系也會不融洽。
最后,實行團體計件工資制度,員工的工資是平均分的,所以,團隊精神就更顯重要了,每個人都要全身心投入,不能太斤斤計較,少做意味著錢少,該幫忙的就要幫忙,幫別人其實也在幫自己,而且你也有需要別人幫忙的一天,因此,把生產線看成自己的家,每個人都是這家庭中的一員,大家應該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