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星擴展海外市場
“我是品牌代言人。”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說。雖說國企沒有終身制,但汪海說,“只要我汪海在一天,就要對我的員工負責,對雙星品牌負責;更要對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負責到底。”
1941年出生的汪海是那個時代一個鮮明的符號,也是那一代企業家中最典型的——抓住改革開放機遇,第一拔帶領企業走向市場化而且持續位居企業一線的企業家。在很多人眼里,如果不是汪海特立獨行的方式,如果不是他喜歡挑戰,如果沒有他領先一步的行為,雙星或許是另一種情形。
汪海從來沒有總裁架子,每次到分公司考察,必親自下車間,了解生產狀況。工人們也習慣拉著他的胳膊,爭先恐后地讓汪海到自己的那道工序,看看是如何進行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的。
“把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得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前途,要讓職工看到和自己相關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看起來是企業的事情,但和他們的利益直接相關。因為他們是每道工序的承包人,盈虧每天是看得到的。讓職工收入提高了,也能按時分紅,他們肯定會有積極性的。”汪海表示。
今天的雙星已發展成為擁有鞋業、輪胎、機械、服裝、熱電五大支柱產業和包括印刷、繡品及三產配套在內橫跨23個產業的綜合性特大型企業集團,資產總額由不足1000萬元增加到60億元,出口創匯由175萬美元增長到3億美元,銷售收入由3800多萬元增長到超過100億元,是中國橡膠行業惟一同時擁有“雙星專業運動鞋、雙星旅游鞋、雙星皮鞋、雙星輪胎”四個中國名牌的企業。
今年6月,雙星用一張鞋類出口訂單,吸引了同行的眼球。
應該說,雙星真正得到了“轉方式、調結構”的精髓,在國際市場上走出了漂亮的一步,走出危機的陰影、成功應對美國輪胎特保案……直到雙星通過鞋類技術升級再次得到海外高端市場認可,憑借技術和品質捧回了五項出口大獎。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雙星抓住美國市場需求量大,國內其他企業又做不了高檔鞋的時機,搶先研制出以皮幫CVO為代表的高檔硫化鞋,打開了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端出口市場,也帶動國內休閑時尚產品不斷提升檔次。
國際鞋業市場,精品新品層出不窮,新材料應用更新頻率越來越快,“科技是市場競爭的法寶。”汪海認識到,只有通過技術升級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才能超越對手,用一流的技術和產品才能贏得客戶,“客戶想到的,雙星人就能做到”,“客戶有什么樣的樣品,我們有什么樣的技術”。
植絨新技術、大底硫化技術、噴霜復古新工藝、珠光PE片材料粘合工藝、亮片與細紗布刮膠工藝……這一項項令國際同行都驚嘆不已的新技術,征服了挑剔的國際客商,做出了新品種,接進了新訂單。去年以來,雙星出口鞋的拳頭單位——雙星海江公司共完成技術升級創新項目327項,增強了贏得國際高端市場的技術實力。
出口高檔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市場的要求就是生產的標準”,雙星海江公司開展“高質量、精做工”技能再培訓和質量意識再教育。開發試制車間對每只樣品鞋都檢驗,大家主動請客戶到線上現場察看鞋的內在質量,用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客戶信賴。
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必須要有過硬的員工隊伍。隨時調整生產方式,隨時與時間賽跑搶訂單。面對幾十雙、十幾雙、幾雙,甚至一雙這種在制鞋歷史上幾乎從未有過的高難度“成雙單”,雙星人干得有條不紊,做到精準交貨。雙星海江公司根據幾雙、十幾雙、幾十雙、幾百雙的這種小單多變換特點,提出“小訂單穿插生產法”等新生產方法,從材料調撥、半成品組織,準確到天、到時。據統計,今年1-5月份,雙星海江公司順利完成以Keds為主的1918張訂單、454個品種,這樣的訂單和品種更換頻率在行業里是極不多見的。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雙星走出了一條創造名牌、發展名牌、壯大名牌的成功之路。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很多人不知道名牌的時候,雙星就提出“創名牌就是最好的愛國”、“名牌是市場中的原子彈”,并身體力行在短短的十年中就創出了中國最早的民族名牌。雙星經過名牌的初級階段、發展階段,現在已進入名牌的高級階段。而雙星品牌價值也從1995年的16.32億元,2000年的50.5億元,到2005年的492.92億元。
在發展名牌中,雙星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升華。從下海進市場開始,雙星就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跨入名牌發展高級階段后,雙星發力高端市場,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具備了與洋品牌同臺競技的資本。各類自有知識產權的不斷研發和應用,使雙星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質日益提升,雙星專業鞋、休閑鞋、時裝鞋等高檔鞋的開發不斷邁向新臺階。 “絕緣鞋”、“防火鞋”、“無墊底氣道運動鞋”、“名人專業籃球鞋”等專業鞋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獨一無二的“空調皮鞋”、“公對公”皮鞋、超輕量化跑鞋更成為雙星敢于向國外品牌叫板的產品。
雙星從一個單一做鞋的小企業發展到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見證、經歷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全過程。之所以能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企業的“長壽者”,雙星靠的是不斷的創新,而雙星的創新是全方位的。
由于受勞動力密集、手工操作、產品微利等自身因素束縛,從八十年代初,雙星便打破城市工廠不能下農村的舊框,將老生產線轉移到農村,走出了“出城”的第一步,突破了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的地域瓶頸。之后,經過“東部發展,西部開發”戰略,雙星充分運用雙星名牌的無形資產優勢和管理技術優勢,使母體鞋業逐步形成諸如西南雙星、中原雙星、華北雙星、華東雙星、華南雙星等生產基地的大格局,相繼建起雙星開發區、海江、工業園、魯中、瀚海、中原、成都、貴陽、張家口、福建等十大鞋城。150多條鞋類生產線,熱硫化鞋、冷粘鞋、布鞋、皮鞋、注射鞋、專業鞋六大類并舉生產,年產各類鞋近億雙制鞋龍頭企業。
在國內市場排兵布陣的同時,雙星鞋類產品開始實施從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兩條腿走路”戰略。為爭取更多更廣的客戶,讓產品更好地進軍國際市場,雙星早在1988年就以企業自己的名義走進美國鞋業博覽會;舉行國際新聞發布會;在國際舞臺上舉行“鞋文化表演”,產生了轟動的廣告宣傳效應,至今令歐洲鞋商記憶猶新;被世界著名的鞋類經銷商——美國PSS公司認定為中國唯一的國有制鞋“核心工廠”;在吸引國外客戶走進來的同時,雙星鞋開始自己走出去拓展市場,先后在國外設立美國、德國、俄羅斯、阿聯酋等十家分公司,并與200多家國外客戶建立貿易伙伴關系,雙星成為中國鞋業第一個上市公司;中國鞋業第一個馳名商標;出口創匯一直保持國內行業首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