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背后:“牛仔之鄉”的環保欠賬
洗水車間排出略帶牛仔藍的深色污水,污水流經柵欄時,較大的懸浮物被截留;進入沉砂池、篩網過濾池進行再次過濾后,先后進入調節池、厭氧池、耗氧池、沉淀池、氧化塘,至此原本令人作嘔的污水終于達到“標準”,再經過處理后可供給洗水車間循環使用。
這是牛仔褲洗水污水在廣州創興服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興集團)的處理過程。不過,在創興集團所在地——“牛仔之鄉”廣東增城市新塘鎮,長久以來,牛仔服裝生產所產生的污水多被直接排放入河涌,整個牛仔產業帶來的污染仍令人觸目。
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一份報告顯示,增城新塘鎮存在嚴重污染,經檢測,新塘的3個底泥樣本中重金屬鉛、銅和鎘的含量均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其中一個底泥樣本中的鎘超標128倍。
同樣被列入綠色和平污染“黑名單”的還有被稱為“內衣鎮”的廣東汕頭谷饒鎮。
“牛仔之鄉”的喜與憂
12月1日下午,記者走進廣州增城新塘鎮大敦村。牛仔服裝產業是新塘鎮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已經形成了圍繞牛仔服裝的紡紗、染色、織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完整的產業鏈。而大敦村則是新塘牛仔最早形成的集聚地之一。
不同于廣東的大部分村落,這個南方村落并非滿大街的粵語。“這里外地人多過本地人。”大敦村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
大敦村位于新塘鎮的東南面。公開資料顯示,大敦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轄17個合作社,常住人口7408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據報道,該村在2007年的工業產值為8億元,上繳稅收近億元。
大敦村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個城鎮。當地看不見農田,沒有農村的平房,取而帶之的是小車出入的高級小區西苑。
從大敦村村委往江邊上走,一路盡是牛仔服裝加工廠,本地人在做,外來工也在做。
記者看到,當地的牛仔廠多為家庭式小作坊,甚至在街頭巷尾、祠堂里都聚集了大量的村民租成“工廠”進行牛仔加工。
據了解,大敦村的牛仔工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發展起來了。同廣東很多紡織業聚集地一樣,大敦村從“來料加工”開始發展起來。當時香港很多服裝商人到新塘做“來料加工”。由于效益不錯,加工型的服裝廠迅速發展起來,就在當地產生了集群效應,加上地方政策的積極扶持,新塘牛仔服裝行業很快便形成了集聚規模,不少新塘人都辦起了制衣廠。
時至今日,記者在大敦村委附近看到,家家戶戶在從事的仍然是“來料加工”。在一家只有4個工人的作坊里,兩名男工在熨燙牛仔褲,是外地人;兩名女工在縫牛仔褲的扣子,為本地人。而在街頭巷尾,到處有上了年紀的阿婆在剪線頭。忙著熨燙牛仔褲的男工告訴記者,老板和他都是湖北人,在這里做來料加工,幫忙熨燙一條褲子,老板可以賺到3毛多,其中有1毛多分到熨燙工手中,此外還要扣除房租等成本。
而對于新塘鎮來說,雖然現在該鎮的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配件生產工業也成為該鎮的另外兩個支柱產業,但牛仔服裝仍是這個鎮的最大名片。
新塘鎮政府網的數據顯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裝及相關配套企業2600多家,占新塘工業企業的60%,年產值200多億元。而在這2600多家企業外,顯然還有作坊工廠等難以計數。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提供的數據顯示,單大敦村附近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9年就集中了近3000家牛仔服裝企業及相關配套廠家。全國60%以上的牛仔服裝出自新塘鎮,全國出口的牛仔服裝有40%來自新塘鎮。
新塘鎮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月到11月份,新塘紡織服裝業的產值為217.68億元,同比增長近五成。而汽車及零配件產業、摩托車及零配件產業的產值同比皆略有下降,降幅在60億元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