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做大蠶桑產業
國家“區位優勢,把蠶桑建成繼烤煙之后的又一富民富縣大產業,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和措施,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強化行業領導,促進產業發展形成合力。堅持政府主導不動搖,進一步加強對蠶桑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一是實行重點產業重點抓,健全完善縣和重點鄉鎮蠶桑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做到履職盡責,加強和改善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二是強化產業發展機制,建立健全蠶桑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和考核獎懲體系,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堅持適時問責問效,充分調動干部群眾抓蠶桑生產落實的積極性。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重點扶持蠶桑產業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市場開拓,加大中低產桑園改造扶持投入力度。四是健全科技服務網絡,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加大蠶桑實用科技推廣力度,加強科技合作,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提高蠶桑產業科技含量。
(二)著力優化布局,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堅持推進產業帶建設,推動區域之間產業相互關聯、共同發展。一是抓重點鄉鎮集聚發展帶動,重點在彌興、官屯、棟川、光祿等優勢區域集聚發展。二是抓典型樣板建設帶動,重點把太平鎮小張沖基地建設成為高規格、高標準的蠶桑種養殖示范基地。三是抓種植大戶示范帶動,著力扶持發展25戶重點戶,帶動形成蠶桑生產千畝連片新格局。四是抓品牌建設帶動,重點支持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申報名牌產品和原產地保護產品,培育1至2個自主品牌,從而帶動區域資源整合。
(三)培育龍頭企業,搶占產業發展高端。堅持培強做大龍頭企業,推動龍頭舞起來,促使產業活起來。一是堅持以加工工業化帶動種養產業化,鼓勵企業采取兼并、收購、重組、聯合、控股等多種形式,推動實現跨區域資源配置、優化組合集約經營。二是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堅持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蠶桑產業,扶持基地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支持龍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三是提高行業集中度,按市場規律整合收繭、繅絲生產盡快組建成立集團公司,爭取打造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龍頭企業。四是堅持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推動蠶桑產業由原料生產為主逐步向繅絲、織綢、服裝等后續產業發展,抓住山東海潤集團每生每年資助1200元有利時機,抓緊選送300至400名職業技術學員到山東海潤集團學習培訓,以便盡早承接山東海潤集團制綢廠轉移到姚安發展。
(四)建立保障機制,深化產業集群合作。堅持促進產業上下游合作,促進區域產業聯動發展。一是調整完善最低保護價保障機制,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桑農參與的鮮繭最低收購保護價。二是建立縣級風險防范基金,每年從收購鮮繭總值中按百分比提取,一部分作為縣級蠶桑產業發展基金,一部分作為縣級蠶桑風險基金,同時探索試行養蠶政策性農業保險,降低養蠶風險。三是引導行業加強自律,推動成立姚安縣繭絲綢產業協會。四是要大力扶持組建蠶農合作社,大力推廣以訂單為紐帶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
(五)加強溝通協調,規范區域合作市場。堅持推進市場運作,規范經營秩序、提高抗風險能力。一是強化政府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管理體制,完善蠶繭絲風險儲備制度。二是嚴格規范市場準入,實行鮮繭收烘資格認定,繅絲、絹紡企業生產經營資格認定和蠶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維護蠶繭流通秩序。三是加大對市場的監測,注意加強同省級物價部門的對接,加強對國際國內絲綢價格的監測,抑制市場大起大落。四是強化繭絲價格市場指導,逐步建立在政府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蠶繭價格的機制。
(六)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區域合作高地。緊緊抓住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積極開展區域間產業轉移與對接。一是建設蠶桑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力爭把姚安建設成為集蠶桑基地建設、加工企業發展、產品銷售市場為一體的產業發展示范園區。二是建設蠶桑進出口加工基地,積極探索“引進企業(種養和加工)+山區基地開發+農戶+東盟南亞市場”的發展模式。三是建設承接“東綢西移”示范基地,積極承接來自中心城市、沿海發達地區及國外的織綢、服裝等產業轉移。四是建設全州最大的蠶種供應和優質繭絲生產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南永經濟帶15萬畝蠶桑基地和產能整合,加大對周邊縣市的對接與合作,發展周邊縣市蠶桑產業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