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跳水”三成 合肥棉農惜售心重
進入12月份,合肥地區宏觀調控措施先后出臺,合肥地區前期不斷高漲的棉花市場行情呈現出價格快速下跌、棉農惜售情緒嚴重、收購交易量銳減的特點。據悉,目前合肥棉花日收購量只能達到正常收購量的20%。
收購價直降30%
記者從合肥市供銷社了解到,自11月11日開始,在國家穩定物價相關政策調控下,合肥地區籽棉收購價格由前期高峰時14.2元/公斤,直線下降為10元/公斤,降幅達30%。“同時,棉花期貨及現貨價格也大幅度跳水,短短12天內,棉花期貨價格從33000元/噸急降至25000元/噸,現貨價格也從31000元/噸急降至25500元/噸。”合肥地區棉企龍頭合肥銀山棉麻股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市場落差之大令人咂舌。”
收購量縮水80%
據了解,面對突如其來的價格大起大落,多數棉農普遍感到無法面對和適應,對后期市場行情也很茫然,觀望、惜售情緒濃重,市場陷入膠著狀態。“據了解,棉農的心理價位在12.4元/公斤以上才愿意出售。”合肥銀山棉麻股份公司統計,目前日收購量只能達到正常收購量的20%。由于棉花收購價格與交易價格的大起大落,給涉棉企業帶來了重創。“市場后期收購量的銳減,使得各收購企業平均收購成本在12元/公斤左右,約60%涉棉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呼吁建立長效機制
棉價的大起大落對紡織企業、棉花加工企業和棉農都造成了傷害。“各級政府應建立有效措施和長效機制,確保棉花產業鏈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業內相關人士建議,一方面建立棉花收購價保護政策,給棉農一個穩定的收益預期,保持植棉的積極性,穩定棉花國內供給,保障紡織工業的發展;同時,加大棉花質檢改革的執行力度,加快小型軋花機退出市場的步伐,提高加工業的準入門檻,避免因加工業的產能過剩和過度競爭造成市場的波動;三是建立完善棉花市場監測體系,特別是對棉花生產形勢的跟蹤監測,加大投入力度,確保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從而形成較為科學的棉花供求平衡報告,供市場主體和政策調控部門參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