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成本快速上漲 通貨膨脹成主因
鞋業成本快速上漲
2月22日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最近10年來,中國鞋業的生產成本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上漲壓力主要來自制鞋原材料,如皮革、膠水、大底、扣飾等鞋材,同時,工廠的房租、檔口租金也在不斷攀升。比如廠房租金,在廣州周邊制鞋業集中的地方,2005年還很容易找到8元/平立米的廠房,而現在已沒有15元/平方米的廠房可供出租了。又如廣州站西鞋城的檔口租金,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租金稍有下調,現在不但全面恢復并且已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鞋城檔口租金的上漲壓力下,一些公司開始將自己在站西鞋城的寫字樓和展示廳搬遷到其它地方,更有甚者,連多年的檔口也拋棄了。他們紛紛搬到集辦公、展示、倉儲于一體的商貿城內,這類商貿城位置較鞋城偏一些,但交通方便,租金便宜,能夠減輕企業的成本壓力。從2005年開始,這類商貿城在廣州白云區就遍地開花。
今年以來,廣東地區的皮料價格上漲了2元~3元/英尺,遠比以往5毛錢的漲幅大。2008年前,質量較好的小牛皮正常報價23.5元/英尺,而今年則上漲到26元/英尺,這一輪價格上漲,并不是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而帶動的,而是原料和人工成本共同作用的結果。2010年,鞋業進一步復蘇,但是鞋子的出口增長仍然緩慢,歐盟鞋業貿易關稅壁壘仍在,美國出口摩擦不斷,俄羅斯市場恢復緩慢,日韓難以接受鞋子新的報價,鞋類銷售的主戰場還是內銷市場。
工廠和貿易商已無法內部消化上漲成本
自2008年以來,隨著原材料、租金、勞工等成本上升,鞋類企業的成本也水漲船高,但是鞋廠在對客戶報價時,遠遠抵不上生產成本的增速。并不是鞋廠不想報高價,而是采購商不接受。為了求生存,從原材料商到鞋廠、從鞋廠到貿易商,她們采取的辦法是各自讓出部分利潤,以消化不斷上漲的成本。在2005年~2008年期間,鞋廠和材料商為某一鞋材談價格的時候,上下浮動最多5毛錢,比如一雙鞋子成本上漲了1元,那么,鞋廠和材料商各自承擔一半的成本,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內部消化”,而鞋子最終到采購商手中的報價,仍然維持原價或者僅僅是小幅上漲。
但是今年,嚴峻的形勢讓鞋廠以及原材料商已經無法內部消化上漲的成本。10月底,筆者在廣州一家工廠看到,該廠一天同時收到大底廠、膠水廠、皮料商漲價的傳真,而鞋廠技工緊缺,為了爭取工人,工廠不得不高薪挖工人和留工人,用工成本也急劇上升,每雙鞋的人工成本已占到20%以上,遠高于兩三年前的12%左右。
廣州森喜鞋業主要承接來自日本的訂單。“日本單做工要求相對明確,特別是細節方面要求很嚴,我們現在感受到的壓力,一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二是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森喜鞋業負責人孟先生說。
鞋廠已經無法承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漲,為了生存,工廠只能相應提高成品的出廠價,而零售價自然就水漲船高了。在終端市場,新款百麗、她他、千百度、康利等國內主要女鞋品牌,短靴價格幾乎沒有低于700元的了。
通貨膨脹成重要誘因
當鞋廠抱怨原材料上漲幅度太大時,原料供應商的回答是生產成本增長了,材料漲價這部分錢也沒有落入他們的腰包。事實的確如此,現在物價普遍上漲,企業明顯感覺到通貨膨脹的壓力。{page_break}
1月10日消息: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就“認清形勢,妥善應對,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進行解讀。周望軍指出,四種原因導致了今年的物價上漲過快,其首要原因是貨幣發行過多。中國從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的救市行動,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現在市場上的廣義貨幣量達到60萬億以上,而現在的GDP只有30多萬億!市場貨幣量大大超過社會財富的擁有量,那么,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商品價格快速上漲。
現在,政府面臨的經濟形勢較為復雜,如果突然收緊流動性,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貨膨脹,但又擔心經濟再次下滑。因此,政府在對待貨幣政策時十分謹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將繼續維持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因此,只要通貨膨脹不消除,商品價格就很難降下來。與此同時,勞動力短缺和國家的薪資福利政策,讓鞋廠的用工勞動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廣東這個經濟發達、生活成本更高的地方,勞動力成本上升已形成不可逆轉之勢,對于勞動密集型的鞋業來說,這是致命的。
鞋類價格上升趨勢形成
廣東真皮鞋頗得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因此很多地區的批發商和貿易商都來廣東進貨,他們都盼望鞋子價格能回落一些。鞋業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產業,競爭十分激烈,它的價格由市場決定。最近幾年來,鞋類生產成本一直處于上升階段,為了維護自己的客戶,在原材料和工價不斷上漲的時候,鞋廠、批發商、貿易商只能內部消化上漲的成本,舍棄一部分利潤。
但是,今年制鞋業成本上升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大家的承受能力,皮料、膠水、大底、五金扣飾等鞋材全面漲價,同時招工越來越難,工人的工資一漲再漲,最讓人擔心的是,即使如此,工廠仍然招不到工人,這更加劇了工廠生存的困難。
鞋子價格上漲了,但是廠家的利潤卻并沒有上漲,利潤哪里去了?不用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利潤被人工、原材料、物流等各種成本吞噬了。
國家通過政策調整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但是工人工資卻降不下來。隨著各種薪資和福利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家正在努力消除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現實,今后人們的收入上升是必然趨勢。近幾年來,無論是鞋子的出廠價還是零售價都在上漲,就是這種趨勢的反應,只不過高通脹讓這個增幅加大了一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