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報告發布
昨日,中國商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商聯”)發布了2011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報告,具體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放緩、網購繼續超常規發展等。
記者注意到,這十大熱點體現出流通發展由追求“量”向“質”轉變、商業投資迎來新的增長點以及流通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等內容。
中商聯發布的“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包括:轉變流通發展方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幅將有所放緩、網上購物繼續超常規增長、開拓銀色市場、“綠色低碳”繼續升溫、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展開、零售業態加快創新、車站商業將快速崛起、商業街建設進入高峰期以及降低商業服務業體制性成本等。
轉變流通方式位居首位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轉變流通發展方式備受矚目。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商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宋則認為,“具體說就是從數量第一、速度崇拜、高代價、低效能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節約、低碳低耗、優質高效的均衡發展模式”。
除了順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轉向大潮,中國商業將繼續向著貼近消費者的趨勢發展。目前在超市業態中出現了高端超市、社區超市、生鮮超市等不同的分類;在百貨業態中,出現了社區百貨、時尚百貨、女子百貨等多種定位。
中商聯方面表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銀色”市場需求將為商家提供更多商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建議,開拓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必須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從商品供給和生活服務兩個方面,深耕“銀色”市場。
車站商業等成新增長點{page_break}
首都經貿大學營銷系主任陳立平認為,隨著各地加速建設城市軌道,車站商業將成為推動新一輪商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以日本東京為例,在其現有的5.7萬個商業集聚地區中,有3.43萬個建在地鐵輕軌車站周邊,占全部商業集聚區的60.2%;而90%以上的都市百貨店選址在車站周邊100米的范圍內,車站商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此外,中國建設商業街的熱潮已從特大型城市、省會等大城市擴展到二三線中小城市,甚至一些鄉鎮也對商業街建設傾注了極大熱情。據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商業街存量已經超過3000條,全國商業街總長度已超過1800公里,總規模已超過1.5億平方米。
北京財貿學院副院長王成榮表示,商業街的建設熱潮一定要避免“人為”造街。
流通行業亟須減負
在多位專家看來,2011年國內消費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幅將放緩。下一階段的市場環境依然有利,增長和供給的基礎沒有改變,惟一的威脅還是通貨膨脹。
值得關注的是,流通業提升運營績效,比較大的挑戰是能否突破一些體制性成本的約束。例如,稅收制度問題導致的中國商業服務業稅負偏重問題。根據商務部的一份報告,我國微利的內貿行業(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等)總體稅負水平為26.4%,比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通訊業分別高出4.6、5.8和13.6個百分點。除稅負沉重外,商業用電價格高、收購農戶的產品很難抵扣增值稅,以及不許可連鎖公司由總部按合并財務報表統一納稅等,也都加重了流通企業的負擔。
有專家指出,國務院要求從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這一案例是解決這類問題出現的積極信號,期盼政府部門在降低流通的體制性成本方面出臺更多措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