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紡織原料暴漲史上未有 紡廠被迫停產訂單大量流失
2010年,棉價、化纖絲價格應聲暴漲,到11月份創出了歷史新高,同時,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更讓整個紡織業面臨空前的成本壓力,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棉花、棉紗、化纖絲連番上漲已成為紡織業加速回暖的隱憂。
下面,我們先結合盛澤指數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走勢圖進行分析。從曲線走勢可以看出,10年1月份,盛澤紡織企業的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就在09年底的基礎上繼續增長了13.34%,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年前原料儲備,保證年后生產銷售的穩定性;2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企業開機率普遍不高,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出現大幅下行的局面,降幅達到12.35%; 從3月份開始,盛澤紡織企業銷售迅速進入狀態,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同比2月份上漲了7.7%;4月份,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企業的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也隨之增長,與3月份相比,漲幅為48.87%;5月份,企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一改3、4月份的大幅上移態勢,同比4月份下降了13.87%,這在10年的紡織原材料市場上是少見的幾次,好景不長, 6月份,盛澤企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同比5月份再次上漲2.25%,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2%;7月份,盛澤企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同比6月繼續上漲5.87%,不過,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96%;8月份,盛澤企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有所走低,下降幅度在12.81%,這主要是由于8月份市場原料價格持續走高,企業采購略顯謹慎,多按照紡織訂單需求來進行采購;到了9月份,盛澤企業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環比8月再次反彈,上漲了16.34%, 10月份上漲了9.94%,11月份,原材料上漲速度達到了最高點,漲幅達49.4%,原料在經過了一年的瘋狂上漲之后,下游面料企業、終端服裝加工企業終于無法忍受這不合理的原料成本,織廠、終端加工廠都已經停止了面料交易,此時,才宣告2010年度原材料瘋漲的結束,到了12月份,紡織原料價格終于大幅下跌,基本回歸正常價格區間。
我們來分析一下造成2010年紡織原材料大漲的原因:
一、 上游化纖原材料價格上漲。2010年,受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PTA、MEG等化纖原料價格緊跟上漲,化纖絲生產成本增加,掀起漲價風波。
二、 棉花供求失衡導致漲價。前兩年由于棉價低迷,對棉農種植信心受挫,種植面積減少;另一方面,國內如新疆等棉花主產區受氣候災害影響造成棉花減產,國際市場上,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國停止對外棉花出口,這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棉花市場供需失衡從而導致棉價暴漲。
三、 紡織品需求大增導致原料價格上漲。2010年,盛澤市場面料缺貨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在上半年,按照往年銷售習慣,上半年,外貿訂單應該很多,內銷訂單在下半年比較集中,他們之間應該是個互補關系,貨源并不緊張,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幣升值的消息不斷,有不少商戶為了避免升值所帶來的虧損,因此,出現了一股搶貨風潮,織廠生產的面料供不應求,原料價格跟風上漲。
四、 社會游資炒作是罪魁禍首。2010年,中國股市的牛氣不在,漲漲跌跌,讓這些游資覺得風險增大,而與此同時,隨著各地樓市價格的飛漲,國家房產新政不斷出臺,一次比一次嚴厲,無奈之下,這些游資撤出股市、樓市,轉投紡織原料市場的炒作,從而造成了紡織原料價格暴漲。
綜上所述,紡織原材料的每一次變化都牽動整條紡織產業鏈的神經,像10年這樣的原料暴漲導致的嚴重后果就是下游織造企業訂單大量流失,織廠被迫停產,工人失業;服裝加工企業每生產一件服裝的成本最少增加10元,11月份以來,服裝的批發價增加了2至4元/件,而最終導致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降低,服裝滯銷,進而反過來影響上游產業鏈的后續生產銷售,因此,紡織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只有保持良性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保證紡織行業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