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國服裝“升值”之路難行史
價值鏈一直以來都是服裝行業的“短板”。
中國服裝如何創造更高價值,在品牌建設上實現質的飛躍,最終得以屹立于世界服裝之林?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參加今年兩會的服裝界政協委員,請他們就服裝產業升級,發展新型文化創意產業,培養中國民族品牌和叫板國際服裝大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吳海燕:創意產業新引擎 將拉動服裝升級
“在紡織服裝行業轉型中,創意文化產業的興起將對傳統產業帶來提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吳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宗明義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吳海燕表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國家“十二五”規劃把提高文化創意產業放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紡織服裝行業處于現代新興行業末端,許多地方政府熱衷于發展房地產行業,對紡織服裝行業不太重視,如絲綢、麻紡織產業都呈現萎縮的局面。紡織服裝有幾千年歷史,絲綢、麻之所以流傳到今天,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只是,如何提升紡織服裝、實現與世界對話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其實,創意產業是一個推動、改造傳統服裝產業最好的契機。前幾年,我們搞了一個服裝設計的節點路線圖,可以看出,在每個節點,如設計圖紙、文樣,都可以產生效益。傳統的服裝產業,從紡紗、織布到終端產品才能體現價值,而創意產業,在產業鏈的個個節點上都可以成為商品,實現價值。”吳海燕如是說。
吳海燕透露,為了實踐創意產業,弘揚中國絲綢,她與合伙人成立了“東方絲國”這樣一個運作班底,目的在于探討運用創意產業對傳統絲綢產業進行提升改造。設計出了一批絲綢服裝、文化產品等,目前已經進入杭州星級飯店進行銷售,“這也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探討一條院企結合模式,共同打造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新道路”。 她表示,在今年3月北京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將把服裝設計文樣進行展示,并與淘寶網合作,推進創意產業的發展。
王永正:量身定制好手藝 內藏文化與價值
在談到企業轉型,發展民族服裝品牌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永正制衣公司董事長王永正表示,品牌一定要有技術含量,否則難以在國際上立足。他舉例說,天津永正制衣公司正是依靠強勢的自主品牌,贏得了國際買家的青睞。“價錢由我們自己定,國外訂單看我們臉色。”他說,“我們的品牌之所以這么牛,靠的是技術的支撐和品牌的影響力。服裝是一門藝術,裁縫是藝術家。我們的服裝面料進口,產品出口,受匯率影響不大,因為我們結算按人民幣與美元當日匯率結算,對此我們比較劃算。目前永正公司已經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永正集團始創于上世紀80年代,他們將國際成功人士的著裝觀念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幾百年形成的只有皇室成員、高級政要、各界精英才可享受的服裝高級量身定制方式成功在國內推廣,成為極具國際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中國服裝定制企業。永正裁縫店被國內外同行譽為“中國第一裁縫店”,定期與世界頂級手縫專家進行技術交流,與國際著名服裝品牌商開展長期緊密合作,使得永正裁縫店的工藝技術水平一直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記者發現王永正穿的西服非常合體,王永正告訴記者,這件西服是用英國進口面料、由永正制衣高級技工手工剪裁縫制的高檔服裝。據了解,這件西服在國內要賣到1萬多元。“出口到國外,這件西服要賣到幾萬美元的。”王永正說。與國際知名品牌比肩,這就是價值與品牌的文化內涵的有機統一,品牌的力量也正在于此。
金建華:國產品牌忠誠度 不靠評選靠培育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培羅蒙西服公司總經理金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品牌是他今年參加政協會議帶來的提案之一。他認為,紡織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中國傳統品牌的重視和支持。傳統服裝品牌和手工紡織品,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對傳統品牌的保護,應當引起各方重視。
“品牌是要培育的,企業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目標,通過一代代傳承下去。現在我們許多企業急功近利,幻想一夜成名。法國不少品牌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的品牌是建立在百年企業的基礎上的”。金建華表示,弘揚中國傳統品牌,要加強人民大眾對中國品牌的熱愛和忠誠度。培育品牌需要社會、民眾的理解和支持。金建華認為,名牌不是評出來的,而是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因此,服裝企業要把精力用在打造品牌上,要實實在在做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