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單不敢接 服裝出口企業遭遇尷尬局面
近來,在江蘇的貿易,外貿訂單并不少,但是,不少出口企業卻有單不敢接,特別不敢接大單、長單。這些企業更多的擔心是接得越多虧得越多。
讓出口企業糾結的“有單不敢接”的尷尬,是人民幣一點點的升值,讓外貿企業無法與外商談價格。人民幣不斷升值,明顯削弱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紡織行業為例,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下降2%到6%。由于一直存在匯率變動的預期,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外貿企業開發新客戶和新市場的信心和動力。為了規避匯率風險,這些企業不得不謹小慎微,多以短期訂單為主。而對于收益比較高的長單卻不敢下手。不僅造成了出口企業生產任務無法超前計劃和安排,而且也讓出口企業在與外商談價格時左右為難,生怕價格漲多了,失去訂單;價格漲少了,企業虧得心疼。正是出口企業這種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態,使企業失去了不少可以謀取更大利潤的大訂單。
原材料的劇烈波動也讓出口企業喘不過氣來。自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誘發了國內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步伐,目前,國際棉價同比上漲超140%,銅價同比漲幅20%。這對下游出口企業的沖擊相當巨大。以軌道車輛招投標為例,國內一家知名出口企業,海外訂單達到8億多美元。但是,軌道交通大型成套設備具有技術密集和勞動力密集雙重特點,其成本構成對于鋼材等原料的價格變化很敏感,國內通貨膨脹對出口產品造成很大的價格壓力,就完成目前的訂單,企業出口利潤將出現20%縮水,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逐步減弱。
事實上,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漲價讓出口企業生產經營處于困境,而有單沒人做的現狀,更把出口企業逼到了墻角。自去年以來,“招工難”、“技工荒”一直困擾著沿海地區的出口企業,而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加工企業所受影響尤甚。電子信息產業和中小紡織企業一線操作工缺口,分別達30%、20%,技工缺口更大。一些知名的出口企業的員工流失高達40%以上,有些企業甚至于出現了60%以上的流失率,“機器等人”已是普遍現象。為了減少人員流失,許多外貿企業不得不先加薪再加工,甚至于喊出“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喝酒”的口號,用感情留人的加工企業不在少數。有單沒人做與人力成本呈交互影響,進一步壓力出口企業的生存空間。
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的尷尬處境,表現在這些企業大多都處于產業鏈的末端,不掌握核心技術,沒有自主品牌,高耗能、低附加值項目仍占較大比例,只在加工組裝環節獲利,利潤空間很小。當國際市場稍銷出現風吹草動,這些缺乏競爭力的出口企業就會產生隨波逐流的狀態,其所產生的強震會使出口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的現狀,說明以低成本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時代逐步結束,將進入高成本、緊約束的發展時期,現實條件逼迫我們不能只靠廉價產品打天下,要求出口企業適時而動地加快自主創新,實現由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的轉變,這可能是一個不情愿但不得不進行的轉變。企業只有努力掌握出口產品核心技術,才能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而政府在幫助出口企業實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在穩定人民幣匯率,幫助傳統出口企業渡過難關,為轉型贏得時間和空間,在吸引外資時,要更多地關注其與本土出口企業的合作,把產業轉移與技術轉移結合起來,并鼓勵有條件的本土出口企業大膽“走出去,”以空間換利潤,加速出口企產業轉移和升級的步伐和效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